当雅戈尔高层在侃侃而谈它们的产业转移成功经验时,同处一城的斐戈集团老总却在为几年前的一个产业转移决定而懊恼不已。
浙江服装产业的迁徙是整个服装产业转移的缩影。当迁徙成为这个沿海城市的必然时,去利润洼地寻找“新家”是企业主们共同的选择,但几家欢乐几家愁,成功者的经验固然可贵,失意者的教训也能给人深思与启迪。
人才和整合力很重要
“以前到外面办厂,是碍于对方招商引资的面子。现在真的要转移了。”在一次接受记者的群访时,雅戈尔董事长李如成坦率地表达了他对产业转移的看法。
和其他进行产业转移的企业相同的一点是,雅戈尔一直困扰于公司制造成本的持续上升。两三年前,工人加工资,每次只要加100元,工人还会觉得很受用,但现在,每次要加至少400元;两三年前,给工人加工资是一年一次,现在是至少要加两次,年中一次,年底一次,否则根本留不住人。
对于拥有数万员工和多个规模庞大的制造工厂的雅戈尔来说,劳动力成本显然不是小数目。因此,在浙江宁波制造成本逐年上升的年份,雅戈尔充当了产业转移的急先锋。在雅戈尔的产业转移历史上,有两次不得不提的“大动作”,一是2005年雅戈尔把它的棉纺生产线搬到了新疆喀什;一是把汉麻加工厂搬到西双版纳。对于这两次转移的效果,李如成认为“它加强了雅戈尔自身垂直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业界对于雅戈尔这两次搬迁成功分析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成功解决了人才问题。在西双版纳建立汉麻加工厂时,雅戈尔总部派了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刚去的时候对当地的气候、文化有点不适应,一些人员很短时间内就离开了。雅戈尔决定依靠本地人员的力量,除了对当地的人员培训外,还送他们到外面去学习。此外,雅戈尔给工人开出的工资也比当地企业工人的工资要高出不少,尤其是其给工人建立了完善的福利制度,吸引了本地不少优秀人才的加盟。通过这些方法,雅戈尔的人才本地化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
此外,雅戈尔对垂直产业链的高度控制和整合能力也是其进行产业转移成功的重要原因。比如汉麻的种植、加工和纤维处理都在云南,然后运到宁波的纱厂纺纱,设计好面料之后,再运到各地服装厂进行生产,整个过程都掌握在雅戈尔自己手里,这使得企业运作的速度得以高效化。雅戈尔汉麻产品推向民用市场后,半年时间内有两家店的销售额达到688万元,这个数字让李如成很满意。
雅戈尔的原料驱动型转移,源于其垂直产业链的战略,而这样的战略思路,一直以来在业内也颇受争议,以至于它的“竞争对手”杉杉方面曾半开玩笑地说,雅戈尔还应该养羊,培育获得优质羊毛。但李如成认为,垂直产业链是雅戈尔服装板块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承接地理念不成熟
“如果我还没有去江西,我肯定不会再过去了。”这是斐戈集团董事长施云在一年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他在几年前满怀希望地把工厂搬到了江西,冀图以减轻在宁波日益上涨的成本压力,但没想到几年过去后,江西这个工厂一直没有给他公司带来利润上的进展,甚而拖了真个公司布局的后腿,原本还有个拓展计划要实施,现在也只能被迫搁浅。据他介绍,他们公司在江西跟银行打交道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这些地方的银行在服务理念上跟宁波有差距,让他们难以适应。
“在宁波,只要企业有实力,符合相关规定,银行会为它提供各种相关的金融服务,银行会把企业当合作伙伴,视为双赢的对象;而我们转移过去后,从当地银行很难借到款,它们的姿态太高,把我们当扶持对象,跟沿海的服务理念起码相差十年。”施云无奈地告诉记者。
中西部投资环境不成熟,思想不够开放,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这是企业反映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
此外,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配套环境与沿海服装企业云集的城市相比劣势也十分明显。施云表示,企业把机械设备从沿海地区运到中西部,成本其实比在沿海地区建厂还要高不少,以重庆为例,很多企业需要的面料都从广州、福建等地采购过来,物流成本相当大,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而即使江西离宁波相对不是太远,其生产效率起码也要低40%,这样,要实现服装产品“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难度很大,因此,对于潮流趋势变化很快的女装而言,实现产业转移成功的几率比较小。而斐戈集团恰巧把品牌的重点放在了女装身上。
时至今日,施云对于江西这个工厂的前景依然不够乐观,是撤退还是继续坚守?这似乎成了阿姆雷特式的一个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