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于12月1日实行的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标志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终结。
然而,这也进一步在国内服装业掀起“波澜”,继2008年1月1日实行的标志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后,分析人士表示,此番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统一,将进一步掀起“假外资”服企“改制”回归浪潮。
假外资的“潜行规则”
活跃于国内多年的“合理避税游戏”孕育了数以千计的假外资企业,比如在福建,闽南地区的泉州、晋江、石狮一带的服企中,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几近上万家。其中大部分企业只是戴了顶“洋帽子”的“假外资”企业,他们只是在法律上由注册在香港或BVI(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等避税港的公司进行控股,主要股东和控制人都是本地人或者本地家族。仅仅在BVI一地,50多万家注册的企业中就约有近20万家与中国的私营企业有关。
而在广东,过去很多年来,来自香港的客商们总是源源不断地“回乡”寻找投资机会。尽管上一个星期,这些人的身份还是本土企业家。
不惜以各种渠道变身“外资”,显然好处颇多。从事服装加工生产的晋江华利纺织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建设说:“过去每生产100元的服装,作为内资企业要比外资企业多付税收成本10元左右。”
正是看到外资企业享受“两免三减”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利好”,不少服企利用福建地处侨乡,并与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临近这一独特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外资”,改变身份,享受外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假外资”的泛滥由此而来。
事实上,“假外资”企业的好处还不单为合理避税,更深层原因在于这种“假外资”身份有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和谋取更便宜的运营成本。
“一家纯内资服企变身外资后,税后利润可增加20%以上,这种避税和境外上市财务报表好看的做法可谓‘一石二鸟’。”晋江市协诚美丰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军告诉记者,境外的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控制境内多家外资子公司,各子公司还可以享受有关税收优惠,并能将利润合并到境外母公司。境外母公司海外上市,不仅股权结构不需要调整,而且可以用较低成本重组国内子公司资产。
同时,由于前些年,地方政府以吸引外资为主要工作目标的设定,让许多本土企业看到身份“转换”后的“利润空间”,更容易的拿地渠道、更便宜的拿地价格,以及更优惠的运营条件等等。
正因为有此诸多利好之处,内资服企变通为外资企业的“游戏”在国内一段时间内“乐此不疲”,而政府对此也是长期以来保持着默许的姿态。
“回归”价值
“超国民优待”的终结,在税制层面,外资企业的魅力大为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内资服企变通为外资企业的“游戏”日渐缺乏参与者,回归国内企业身份的诸多利好开始显山露水。
首先,税费上的“统一”使“假外资”服企在“外面”折腾的意义已大不如前。
其次,对于假外资企业而言,国内资本市场的巨大潜力日益成为“假外资”服企回归的主要动力。
考虑到国内A股市场以往的人气,市场总量的大幅增长,这对品牌效应一般的服企而言,诱惑极大。由于境外资本市场对国内服装、鞋业等传统行业的估值普遍偏低,选择境外上市的服企将面临“无人问津”的风险。毕竟,诸如受境外投资者欢迎的安踏、百丽之类的大型公司在国内并不多见。
而国内资本市场机会的凸显,让众多假外资服企看到“国内发展”的巨大“钱景”。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内地各证交所通过IPO融资达669亿美元。远高于美国的420亿美元,其中,创业板的推出,让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服装业看到突破发展的机遇和获得更“好”融资渠道的可能。
据了解,在2010年,共有104家企业在深圳证交所创业板募资129亿美元,其中许多公司的市盈率高于70倍。
业内人士指出,得益于国内资本市场中的机会,以及对外资的某些限制,有迹象表明,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假外资”服企已经开始转变观念,进行公司注册地调整,甩掉“假外资”身份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动向,而境外上市大军中也已分化出一批争上国内资本市场的队伍。
早前,曾有国内A股上市的供应生产服饰辅料的伟星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已经商务部批准抛售其外资相关股份,其企业类型由外资企业变更为内资企业。
而根据国内上市条款的一些规定,如“最近三年企业实际控制人不能发生变动”,以及“无经营实体的控股公司不能在境内上市”,眼下,越来越多的假外资企业开始谋求“改制”,这些人相信,现在的改制将正好在3年后迎来国内股市牛市行情,那时的上市将有助于其赢得大量的扩张资本。
来自于国内税费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利好因素,假外资有了“回归”的基础。然而,在目前环境中,仍有一些阻力让“回归”犹豫不前。
最主要的阻力还是所谓的“合理避税”,由于国内税率与其他海外避税港税率相比要高,部分“假外资”服企仍希望交更低的税。
“尽管现在我国相关税费都已实行国民待遇,但坦白讲,我们的税率还是远高于香港或其他避税港,如果税务机关未能有效制止境外上市公司通过利润转移规避税收,以及假外资企业的‘合理避税’,那么在国家损失收入的同时,还可能对境内外上市公司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分析人士指出,“假外资企业的一些‘优势’还未完全散失,在税率上,他们的外资身份依然能得到一些实惠,比如境外上市公司尽管也被要求财务相对透明,但可以通过跨境交易合理避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