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店时代”就将来临,在最近一波零售店的扩张热潮中,服饰领域的许多品牌正朝着过万家零售店的目标靠拢。然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市场布局本身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代理经销商开始抱怨利润的微薄,于是,品牌商群体的“肆意而为”逐渐被戴上了“制造泡沫”的帽子。
到今年上半年为止,业内如安踏已经实现零售店7000家的突破,由2009年年底的6591家增至7052家,净增461家。而跟随在安踏之后的,还有特步、三六一度、匹克等,这些品牌都宣称将在2010年实现新开1000家以上零售店,总规模突破7000家零售店的“壮举”。
一系列令人咂舌的大手笔投入,以及每年上千家零售店的开店速度,眼下,服饰品牌的零售扩张可用“井喷”来形容,相关分析人士甚至断言,根据目前的零售终端扩张势头,未来三年内,服装领域就将出现一批万店规模的品牌。
不过,在这波爆发式的终端扩张中,风险也逐渐凸现,“跑马圈地”后,市场容纳的极限、代理商与品牌商的分歧正拷问着服装品牌这波终端扩张热潮。
找寻买家
北京一家拥有150间零售终端的内衣品牌,眼下正频繁接触各方面有意扩张的买主。“宣称”自己是机会主义者的品牌拥有人刘先生,毫不忌讳地表示,想趁行业好转,在国内品牌零售终端快速扩张期间,能将品牌溢价卖个好价钱。
这似乎成了许多中小品牌目前热心的工作,零售终端扩张热潮的兴起,使得像刘先生这样掌握了一定数量实体店的中小品牌拥有人,看到了“赚钱”的可能。
刘先生几乎尝试了所有渠道来寻找“合适”的买家——那些短期内有上市计划,且目前正在快速扩张的服装品牌。他不放过行业内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即便是报纸上某个不起眼角落刊登的某品牌计划上市的报道,刘先生也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然后,他开始分析该品牌短期内上市的可能性,并联系身边可信的人与这个宣称将要上市的品牌接洽。
刘先生急切,且非常谨慎地寻找买家,他不希望企业员工知道自己的出售计划,且不屑于亲自上门的“兜售”,他本能觉得这样将使自己的谈判上落于下风。因此,他总是在寻找合适的中间人。
今年上半年,麦考林的上市计划曾在业内激起巨大反响,刘先生也注意到了,当时,他曾非常确定地认为,麦考林是一个合适的买家。双方产品目标契合,女士内衣都是双方的主力产品。渠道通路也高度吻合,麦考林开始了大规模的实体店战略,从线上向线下延伸需要刘先生的150间实体店面。同时,刘先生也敏锐地发现,风投入主后的麦考林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能给予他一个好价钱。
这一切都让刘先生相信麦考林的上市计划可行,“它需要大量线下店来填充‘上市资质’,而红杉资本的运作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麦考林的上市把握,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我看来,麦考林为短期内的上市目标,有实力且愿意开出更大价码收购我们。”
结果令人遗憾,之前热闹异常的麦考林今年第四季度上市的传言,突然“烟消云散”,多次联系麦考林后,刘先生被告知,麦考林近期没有任何并购计划。事实上,麦考林所谓的上市资本运作似乎也暂时停滞了。
“套现”
某种角度上说,刘先生强烈的出售欲望完全产生于眼下服装业内的终端扩张热潮。大批品牌每年以数以百计的规模开店,使得刘先生认为,手中的150间实体店是些“稀缺货”,扩张的品牌这么多,抬高了刘先生手中原本位置不错的店铺的价值。
而另一方面,品牌商的“扩张冲动”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也让刘先生看到未来竞争的艰难,以及利润率的可能下降。因此,目前环境下,能够高价卖出,在刘先生看来,是再适合不过了。
“我们目前的利润率其实不低,毛利润在30%左右,但我是个生意人,我不在乎别人说我是投机者,因此,现在如果能以合适价格卖出,我拿到这些钱去做其它的投资,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刘先生表示,“我对创立品牌并没有所谓的‘归属情节’,眼下,从我的角度来看,自己继续做这个品牌仍会有发展,但速度不会太快,虽然也有风投找我,要给我投资进行大规模扩张,但权衡后,我还是认为在目前情况下,这么多品牌要扩张上市,能以好的价格出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刘先生显然对激烈的终端竞争有保留意见。在他看来,这波扩张之后,国内市场的竞争将会异常惨烈。
与刘先生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湖北成风商贸公司总经理向清平。成风是一家经营服装业务长达十多年的品牌代理商,在代理美邦湖北业务数年后,成风短暂做过体育服饰的代理业务,随后,他淡出了服装业务。
目前,成风已将其服装代理业务整体出售,为此,向清平的解释是,竞争太激烈,品牌商的“疯狂”开店,使得代理商陷入“无利润”的尴尬之中。
“比如,我们最后做的那家运动服饰品牌,我们基本上是不赚钱,甚至亏钱。”向清平表示,“现在,品牌商为布局市场,抢占所谓空白市场,以及占据所谓的据点,不计成本开店,要求代理商多开店,这给我们带来很大压力,我们的投入增大,利润却没有明显提升。同时,由于这是普遍性的扩张,周围的同类竞争太厉害,给我们冲击非常大,利润直线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风最终在这波品牌的扩张期中,出售了自己所掌握的一些实体店,这在成风看来,是非常划算的,由于没有很好的利润表现,还不如在普遍扩张中,将价值已被抬高的实体店高价出售,获得不错的收益。
微利困局
成风的经历显示了眼下品牌扩张中,品牌商与代理商之间所存在的分歧。由于眼下品牌零售终端的扩张大多都以代理加盟店形式开展,代理加盟商对于品牌商的“扩张冲动”,并不是完全赞同的。
首要的问题是,利润无法保障,代理加盟商对于一年要开多少家店实际并无明确需求,代理加盟商看中的是单店的利润回报,因此,当品牌商从市场布局及整体战略出发,要求代理商多开店,甚至是开不赚钱的“培育店”时,代理加盟商的热情不大,并有怨言。
因此,成风选择了“高价”退出,而更多的代理商开始跟品牌商讨价还价,要更多的资源。
目前,国内服装品牌的种种扩张冲动,大多出于市场布局的需要,抢占三、四线市场的空白。贵人鸟品牌经理王志栋告诉本报记者,眼下,三四线市场的巨大容量造就了品牌的开店冲动,这些市场对于很多品牌而言,都还是空白,没有设立专门销售点,因此,在当地市场逐渐成熟,购买力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品牌商大规模“布点”是非常必要的。
曾就职于安踏、特步,并见证了这些品牌高速扩张的业内资深人士叶双全对此也表示赞同,其称,未来三年内,国内门店数达到万家级别的品牌将非常有可能出现。“目前的情况是,一线市场的‘三区’(社区、校区、园区)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很多一线城市的社区还有地方可以开店。而另一方面,在二、三线市场,目前的空间也依然很大,15万—20万人口的村镇市场可以支撑起一家店,这类村镇在中国的数量是极其庞大的。”
不过,对于未来开店的利润表现,业界则似乎显得相对有些信心不足。尤其是在代理加盟商层面,担心利润的下滑正成为快速扩张的最大风险。
“现在的服装生意,尤其是在运动服饰领域,同质竞争的问题太严重了。过去处于中间层的区域品牌开始向全国性品牌发展,使得中国很多区域市场内的品牌数量暴增。这些同类型品牌的纷纷加入,开设了更多的店面,让整个市场处于非常微利的情况。”向清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