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困顿相反,刚刚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热火朝天”之中。
1月20日公布的2010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CPI上涨3.3%。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2日发布的“2011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年度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预计全年GDP增长速度为9.8%左右,增速较2010年略低,全年CPI涨幅将达3.7%左右,不会发生严重通胀。
该报告强调,2011年中国缺乏严重通货膨胀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随着人民币升值,用人民币度量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将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报告预计,2011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增速将回落。
尽管此前多家机构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年初全国各地“两会”传出的地方政府“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则让许多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可能过热担忧。
许多地区的“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都定得很高,类似“翻一番”这样的字眼频繁出现,仅在省级规划之中,就有许多地方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达到两位数。
例如重庆市提出:到2015年,地区GDP年均增幅保持在12.5%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8000美元,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长75%。
安徽省提出: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GDP破2万亿元,主要指标增速位居中部前列。
广西也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的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翻一番。
黑龙江省提出:到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使“十二五”成为该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
地市级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更是宏大。如昆明提出的“十二五”目标是: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珠海提出的是:“十二五”期间GDP比2010年翻一番,人均超过两万美元。
“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如果能保持平稳,全面实现小康的各项经济指标是没有问题的。然而现在来看,各地都准备在这个五年里大干一场,特别是今明两年,各级地方政府又要换届,这一因素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高热情,已经引发了部分主流经济学家的担心。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府追求过快的经济增速,将导致出现过热苗头,甚至可能影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结构转型。
“如果经济增长过快,一方面物价稳不住,另一方面结构调整又要泡汤了。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千方百计想办法踩刹车,让经济保持适当的速度,防止过快过热。”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就这一问题谈到,“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保持8%~9%之间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好的。2009年中国经济保持在8%多一点就够了,没必要干到9.2%。如果是8%多的话,也就不需要投放那么多的货币,也就不会在2010年推高物价了。我觉得我们应该确立一个思想,中国经济比较好的增长速度是9%左右,不宜太高。”
同样,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刚刚公布的2010年行业经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有国际市场萧条、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出历史新高。对于2011年,纺织企业的当家人大多存在“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的冲动,而忧患意识明显不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增长第三个30年的开局之年,是关键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30年,用计划经济推进了工业化;第二个30年实行了改革开放;而第三个30年是要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作为开局之年,路径选择非常关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当前最重要的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因此,在“热火朝天”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