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与PTA是10年11月10日大跌之后率先恢复元气的两大领涨品种,今年2月中旬双双刷新了期价记录。当前,在利比亚动乱升级之后大宗商品(除原油、黄金)几乎全线调整的背景下,PTA也顺势高位调整,截至周五已有1000点左右的回调,幅度约为8%。棉花在外盘棉花连续跌停的拖累下,回调深度已达13%左右。周一棉花方面在印度出口减少的炒作下封上涨停板,PTA在棉花大涨的带动下也录得4%的单日涨幅。
目前下游企业对PTA后市看法分歧明显,悲观方主要担心下游需求不能及时有效的恢复,用工难会严重影响到纺织企业的开工率。其次资金面偏紧使得聚酯企业和下游纺织企业的现金流不再充裕,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订单利润更加单薄,下游对高价PTA的接收能力减弱。乐观方认为下游需求的弹性较弱,特别是服装等终端消费品的需求仍将维持稳健的上升态势,下游将缓慢消化成本上升的压力。即便是越南盾贬值导致国内纺织服装产品不具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技术和规模优势依旧存在使得国内对于出口订单的议价能力较强,出口形势不会发生转折。同时上游PX的产能瓶颈始终是个问题,下游聚酯产能扩张的速度基本与PTA产能扩张速度一致,PTA供给方面仍将偏紧。
笔者认为多空双方争论的焦点最终可以归结到下游需求的恢复状况,而下游需求最终的驱动因素为出口订单和内需。倘若出口订单和内需仍能保持强劲增长,那么纺织企业就有足够的议价能力,能够将成本的压力最终转移到国内外的消费者身上。接下来的分析重点就在于服装和纺织品终端需求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由出口开始。
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历史上服装出口数据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不能排除在某个临界点上两者之间的历史关系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我们还是暂且假定过去的关系特征还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美元兑人民币与服装出口之间过去几乎不存在相关性,这与笔者在《浅析人民币汇率对PTA产业链影响》一文中做出的美元兑人民币与中国贸易差额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致。与欧元、日元之间的相关性也不明显,所以我们起码可以得出11年之前,汇率并不是主导服装出口的主要因素。越南盾的贬值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中国的服装出口,一方面是由于越南当地的技术仍较国内落后,技术追赶是个较长期的过程。另一方面,越南服装及纺织品生产的规模有限,即便是抢夺了一部分的出口订单,订单的增减比例也应该较小,很难对原材料市场造成显著影响。综合来看,只要汇率不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服装出口的趋势不会因为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发生转折。
再来看下国外市场需求变动的周期性与国内服装出口之间的历史关系。仔细观察下图,笔者发现国内服装出口与美国服装以及服装面料的销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在96年至今的6次峰/谷值中,笔者发现5次美国零售数据领先于中国服装出口数据,一次略滞后。再观察发现,棉纱线出口与美国服装及面料销售数据之间同步性更强,且波动性也较服装出口数据来得大,多数时间内棉纱线出口的变动领先于服装出口。当前值得警惕的是棉纱出口当月同比明显回落,顶点发生在10年初,一般而言棉纱线的转折点提前服装半年不到,所以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是棉纱线出口周期的领先性是否依然有效?从美国方面数据来看,1月服装服装及面料销售同比增速的大幅下滑给未来的趋势变化蒙上了一层阴影。投资者需要特别关注接下来的美国零售销售同比增速,一旦转折确定之后国内的服装出口或将面临着萎缩的风险。
回到内需,根据相关统计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占比已经高达81.37%,较2005年提高10.38个百分比。内需在纺织品终端消费中的占比越来越高,笔者此前也分析过国内服装销售的U字型特征(年底与年初为服装销售旺季)会使得PTA的春秋两个旺季中,秋季旺季表现较春节旺季更强。但是当前需要留意的是服装与纺织品类同比增速的下滑,使得内需反而较出口来得悲观。逐步进入夏季,国内夏季服装销售额一般会出现年内低点,这也使得PTA的终端需求方面有可能会不给力。
总体而言,PTA的下游需求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利空因素,主要是美国零售数据不佳可能会导致出口同比增速放缓,内需的季节性特征决定二季度之后PTA的需求减少。笔者对PTA在年中附近的行情并不看好,当前PTA货源依旧紧张,注册仓单仅有一万张左右。当前09合约较05合约的溢价也位于历史均值下方,显示市场对于远期信心不足。
随着春节后开工率的回升,下游纺织企业对高成本的承受能力将逐步明朗,但笔者对此并不持乐观的态度,当下PTA跟随棉花炒作,但3月中旬PTA可能会出现短期顶部,套保户可择机入场,目标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