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现象,就是芭比娃娃。
芭比娃娃美国零售价为9.9美元,而在中国实际报关出口价为2美元,扣除掉进口的原材料成本后,中国工厂赚取的实际上只有0.35美元的加工费。
在这个产业链里,我们只能获得很小价值,还给自身带来了资源耗费。
“中国企业必须真正了解目前‘中国制造’的这种困局。”国际营销机构环球市场集团总经理胡伟权说。
在此基础上,要“从资源驱动、要素驱动型转变成创新驱动型,即从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说。
显然,“人民币升值,对于奥奔妮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奥奔妮服饰董事长郑晨爱说,他们是做ODM的,即使提价,下游采购商也只能同意。
他认为,整个服装行业也应是如此,对企业真正有影响的,应该是来自设计、创新、流行趋势的影响力,而并非人民币升值。
其实,我国服装业已开始由单纯的OEM方式向ODM方式转变,并已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腾旭服饰老总徐云旭不是在建厂房和招收产业工人,而是在为温州服装发展大厦平台的推广奔走着。
其实,2009年以来,温州服装发展大厦投入使用以来,已召开了几十次大型国内外贸易对接会和几十次研讨会,请各界人士出谋划策。
“温州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品牌,尤其是无法快速连通市场和研发。”徐云旭说,服装大厦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形成规模效应和产销优势,向产业链两端发展。
而腾旭服饰给外商代工这部分,已经基本都外包出去了,自主品牌TRACE(翠丝)也打算找国内工厂代工。
和徐云旭一样,江苏南京一家服装企业也正在砍掉自己的车间。这是一家上世纪90年代初起家的工厂,纯做内销。
老板王先生说:“我们下一步重点要发展的业务是店面拓展,直营店和加盟店争取在今年翻番。”
而南海的新怡内衣,则在2005年启动了内销计划。
2005年至2010年,这家公司的内销比例从最初的5%,逐年调高到10%、15%、20%、40%和55%。
同样,去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挂牌的博士蛙,也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
原来的博士蛙,也是做加工。但董事局主席钟政用却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于1996年开始探索销售通路。
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
彼时,哈利·波特第四部全球同步上映。博士蛙通过谈判,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卡通形象品牌授权,自行设计童装款式并在终端销售。
紧接着,博士蛙接连拿下了网球王子、NBA、曼联、尤文图斯等7个授权品牌。
随后的2008年,钟政用在日本注册了品牌“Baby2”,委托日本贴牌加工,自己则专注于建设品牌和打理渠道。
一个优秀的童装品牌做了起来。
显然,“贴牌生产一单是一单,追求的是短期利益。”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说,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一样需要长期投入。
他当年也是在外销中发现了品牌价值,并于10多年前自创品牌庄姿妮杀入国内。
如今,庄姿妮已经实现盈亏平衡,假如只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来计算,该品牌已进入盈利阶段。
顺美也像其他企业一样,在扩大内贸中,最先遇到的是产品设计问题。
“原来我们只做西服,不注重研发设计,现在除了西服还做领带、男装,尽量把产品丰富起来,让顾客感觉我们不只是西服,而是做男装和生活方式。”顺美老总薛宝金说。
转型前,顺美只有三五个设计师,加大内贸后,顺美从意大利引进设计师,现在已有15个设计师。目前,设计师还被要求必须参加订货会,并经常到门店去了解顾客需求。同时,高级设计师还会被派到意大利培训。
“我认为把产品开发好,把网络扩大,就不怕没有地方加工。”龙达飞董事长陆祥龙说,他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开发、网络建设等方面。
于是,他在提高绩效的同时,组建了近90多个人的研发团队,并启动了“劲马”品牌,更重要的是,龙达飞建立了企业、加盟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诚信利益共同体”。
而陈志刚依托“百成汇”,推出了“贝纳·川”,试图打破单品代理模式制,尝试加盟,并于2009年10月,在连云港、盐城、无锡开起了终端直营店。
1997年,在亚洲金融海啸冲击下,大杨集团也逐步由OEM模式发展到ODM,即变成原始设计商,根据其他厂商的规格和要求设计和生产产品。
然后,在此基础上,大杨又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创世”。
而此次金融危机到来之际,大杨却有了更足的底气。大杨为此设置了生产专线,并开始打造单量单裁公司——空运来,空运去,一周交货。同时,大杨启动了网络直销品牌YOUSOKU(酷格部落)。
“现在OEM时代已过去,那是纺织服装‘野草期’,现在国内企业都在发展品牌,是‘灌木期’。”雪莲老总李东生说。
2004年,抓住国企改制的时机,北京雪莲毛纺服装集团公司、北京时尚纺织品有限公司、凯欣(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雪莲时尚纺织有限公司。
成立之初,公司就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一方面与ZARA等国际品牌合作,另一方面追踪国际流行时尚,潜心研究服装大师的设计理念。
双管齐下,雪莲不仅赢得了客户信任,更促进了企业自身壮大,现在企业开始从OEM向ODM转型。
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积极推进转型。
东莞市专门制定了“1+26”政策框架——1个总体意见和26项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中,在平台建设上,东莞与香港贸发局合作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会;与沃尔玛合作举行展销周的“出口企业内销辅导计划”:与阿里巴巴合作在网上交易平台设立“东莞制造”专区、组织“外博会”……
而2009年,东莞还推出了100家重点企业内销的“集中申报”模式,允许企业“先销后税”。
此外东莞还拿出了3000万元提供内销“集中担保”,解决企业内销资金积压问题。
因此,2010年,东莞被授牌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而在5月,经广东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的现代产业500强项目,正式发布。然后,5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发布《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出了40条系列措施破解难题。
广东省期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以增量投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全省尽快形成“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转型不是简单的做内销,国际市场上的产品运作也需要转型。
可“做品牌并不容易。”一位仍在代工的服装老板向记者感叹。
他曾尝试自创品牌,但由于缺乏经验,资金被消耗得一干二净,品牌却仍不见起色,最后只好放弃。
是的,产业转型谈何容易。
然而,就在转型的路上,中外品牌开始了新一轮的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