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作为调研支持单位,中国经济时报社、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办,北京尖点国际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协办的“商业模式创新暨天兰尾货发展对策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众多市场研究专家与尾货市场代表共同讨论这一渠道的未来走向。
尾货市场涌现于2007年,因为抓住了库存产品物美价廉的属性,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专业的库存处理渠道,完善了商业流通链条。2008、2009年的时候,尾货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盲目扩张的阶段,显现出行业过热的迹象,历经两年多的沉淀,如今尾货市场重新回归到理性的发展轨道上来,市场经营者不再热衷于扩张店面数量,而是专注于尾货市场内部管理、内部竞争优势的塑造和提炼。在讨论尾货行业发展未来时,与会专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尾货渠道,如无规范,势必难以再有创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鲁志强用16个字概括了尾货市场的现状:应运而生、发展迅猛、瑕瑜并存、亟待规范。他认为,尾货和尾货市场也是商品,也是市场,应遵循一般商品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一般市场的一般规律。应该说可借鉴的地方是很多的,共同的问题、共同的经验也是很多的。但是我们更要看到,尾货市场有它的特殊性。也正是这些特殊性,是尾货市场生命力所在,也是它的难点所在。尾货市场对国民经济、对科学发展、对低碳经济有一定影响,但理论上这些好处要变成实践上的效果,真正把它们落实了,把尾货市场变成我们国家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尾货市场变成我们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具,降低企业成本,在这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对于尾货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是当务之急。即使在尾货市场中居于领衔地位的天兰尾货,实际上也是一种商业地产的行为,多数尾货市场还是在打造平台,让商户进来以租金为主要盈利模式的商业存在,那么创新就无从体现。未来租金可能还是主要的盈利模式,市场方必须要有掌握货源、组织货源、组织销售的功能,或者具有综合服务商的功能。如果这些做不到,模式创新就是有局限性的。
据了解,截止到2010年中国尾货市场的规模已达2300亿元,在这个产业链上参与的中小企业多达400万家。由于尾货属于库存商品,无法利用传统分销渠道,尾货行业现有的分销渠道还存在通路狭窄、流通不畅等问题。
因此,正如中国尾货市场专家梁吉良所言: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尾货行业的发展与创新趋势将体现在,对库存尾货进行行业性整合;以电子商务及大型的库存交易中心来促成尾货行业新的流通革命;行业成熟期内的尾货企业逐步走上差异化发展之路。
关于尾货这一渠道,自2007年开始,就从概念的提出,市场的变化到规范的出台,连续对于这此进行过观察与分析。从本次研讨会众多专家的发言中,记者发现,危及尾货渠道发展的几个难点,如品牌授权、假冒伪劣、货源掌控等问题其实与目前尾货市场的主要商品纺织服装行业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关联性。首先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方面投入力度加大,零库存虽然不能完全实现,但大量库存的现象开始有所减少。与此同时,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经过金融危机后生存下来的企业大多开始从OEM向ODM转变,或者开始进军内销市场。这也为尾货渠道提出预警,扩大商品品类,寻找新的合作点与盈利模式,是必需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