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说来,中国的情况并不符合“滞涨”的经典定义:通胀高企,经济增长不振,两者长期结合存在。但是,价格在7月份仍有上涨,而经济增长即便说仍算得上坚挺,其势头似乎也在减弱。汇丰(HSBC)/Markit周一发表的报告显示,8月份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降至50.6这一调查历史最低值。这个水平说明业务活动充其量仅出现微弱扩张。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编制的13个官方PMI数据系列中,有6个已降至50以下,说明业务活动出现收缩。即便当今世界对欧洲的危机念念不忘,这也应当引发忧虑。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进退两难。值得注意的是,8月是今年首个中国官方既没有上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又没有上调利率的月份。随着美欧再一次竭力保持经济增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内部某些派别希望像西方一样,在较长时间内暂停收紧货币政策,或者甚至稍微放松一下政策。但是,在中国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整体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容许这么做。7月的CPI几乎没有变化,仍保持在6.5%的三年高位。中国媒体报道暗示,定于本周五报告的8月CPI将不会有太大变化。
好消息是,就算没有其它手段管用的话,基数效应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帮助遏制CPI。人民币汇率上升也有利于缓解进口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10%的年化上涨,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就目前而言,紧张形势仍一目了然。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在中共政策刊物《求是》撰文重申,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同时称,经济增速放缓的各种迹象“处在合理水平”。这话也许没错。但是,在创造就业与稳定价格之间寻找平衡的任务,看上去很少像现在这样复杂。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