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棉花市场依旧冷清,其中现货市场采购清淡,加工企业主攻交储;期货市场缩量减仓,郑棉主力合约1205期价在20300元/吨上下窄幅波动。从整个产业链看,棉花上游籽棉采摘快、交售慢,收购价低是收购成交的主要羁绊;下游纺织接单仍不理想,长单少、订单转移成为目前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普遍问题。整体看,棉花上下游都不给力,短期弱势格局难改。
新棉成交陷僵局
受益于较好的天气因素,今年棉花吐絮早,因此全国棉花整体采摘进度较快。据统计,截至10月31日,全国籽棉采收进度为83.9%,较上一年度快6.6个百分点。但是籽棉交售却是另一番景象,棉农普遍纠结于收购价格低,惜售情绪较重,使得本该繁忙的10、11月份变得异常冷清,籽棉收购、加工陷入僵局。至上月底,全国籽棉交售进度仅为37.8%,同比慢8.2个百分点。
相比现货市场的冷清,收储市场也仅是温热状态。目前随着籽棉的大量上市,收储成交率缓慢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日,累计成交量为28.417万吨,但总成交比例仅为23%。再从单日的成交比例看,近期总的日成交比例出现小幅下滑状态。造成这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库点成交比例的大幅下降,由前期的高点98%一路降至目前的54%。据了解,这是因为近期新疆的降温、降雨天气,使得皮棉的回潮率高于轧花厂自测的1%-2%,这样算下来交储的利润空间明显变窄,企业难以接受。就目前的情形看,棉花销售成交短期难有大的起色。不过后期随着现货价格的缓慢下跌,预计收储成交比例仍会上扬。
纺织消费无起色
近日纱线市场弱势延续,出货缓慢,随着库存逐渐增加,厂家限产、停产现象逐渐增多。纺纱厂基于对未来行情不乐观,急于出货的心态占据上风,实际成交中让利的主动性较强,当然其中不乏一些含少量粘胶或者涤短的低档次纱,但是实际成交仍比较清淡。再延伸至纺织出口,从广交会的情况看,虽然出口额较上一年度增长,但是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实际的纺织出口数量并未增加,而是缩减的状态。
整体来看,目前欧美等主要家纺出口市场经济环境恶化,消费者需求整体下降明显。此外,与越南、印度及中东、东南亚国家相比,我国纺织品服装仍缺乏价格竞争力,廉价的产品对国外终端市场采购商来说更具吸引力。因此,就目前看,我国下游纺织消费情况还未见曙光。
总的来看,目前棉花上下游都不给力,折射到盘面上,可见主力1205合约在20200—20400元/吨区间窄幅运行,成交、持仓量逐渐萎缩,资金吸引力明显不强,出逃迹象显现,短期看市场难有大的行情。但对于3、4月份的行情,笔者较为看好,主要缘于两点:一是按经济周期推算,合理的复苏时间可能在明年一季度以后,而那时也恰是欧美季节性采购点,下游消费可能会有所好转;二是届时国家收储结束,按照无限量收储的规定,我国棉花供过于求的格局或改变,尤其是随着高等级棉的减少,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提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