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3213,较前一交易日上涨72基点,为近两个月来首次重返6.32上方。分析人士指出,最近半年人民币对美元双向波动明显增强,单边升值的预期已有所减弱,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更为明显。
人民币连跌三日
7日,面对隔夜美元强劲升势,人民币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出现回调。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当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3213,较前一交易日上行72基点,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行,且是1月19日以来首次重返6.32上方。
与上月末6.2919的人民币汇改后高点相比,3月以来5个交易日人民币累计已回调近300个基点,幅度接近1月上旬的那一波调整(305个基点)。
即期汇价方面,在中间价带动下,7日银行间询价系统美元兑人民币高开后震荡走低,收于6.3099,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个基点,同样为连续第三个交易日上涨。
美元指数兵临80
6日,美元指数涨至79.36,创最近三周新高,揭示了人民币回调背后的美元因素。其实,近期主要非美货币对美元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美元指数则在上月末下探阶段低点后重启升势,眼下大有突破80点关口的架势。市场人士预计,美元指数有望重回80点上方。支撑美元继续反弹的理由主要有:
一是欧美经济增长动能此消彼长的趋势明显。例如,近期公布的美国去年四季度GDP增速由2.8%上修至3%,创近6个季度来的高点;欧元区去年四季度GDP修正值则为季率下降0.3%。
二是油价上涨恐提升美国潜在通胀水平,QE3短期“难产”。中金公司报告认为,QE3只会在美国经济出现显著恶化的情况下推出,而现阶段美国正进入良性复苏通道。与此同时,油价上涨将影响美国的通胀前景,或制约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的出台。
三是欧债形势缓和后,避险情绪并没有明显缓和。不难看出,上周欧央行第二轮LTRO规模实际处于市场预期上限,但对风险资产价格推动的效果并不明显。市场开始寻找新的潜在风险点,例如欧洲经济下滑的风险,希腊债务置换计划的参与程度以及葡萄牙是否可能需要救助等等。种种迹象表明,避险情绪不会烟消云散。
一般认为,美国经济状况和货币政策是中长期美元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而当下避险情绪波动则是影响短期美元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以及市场避险情绪,都支持美元短期内保持相对强势。
显现双向波动特征
不难预料,如果美元反弹趋势延续,人民币阶段回调或宽幅震荡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也符合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增强的趋势。
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准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表示,人民币汇率逐渐具备了浮动条件,幅度可以考虑适当加大,更加体现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的机制。
所谓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适当放宽人民币交易的日内涨跌幅度限制。二是,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尤其是美元汇率,实现从单边升值转向“有升有贬”。
目前已有不少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商务部部长陈德铭7日指出,人民币汇率已经处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要使它在增加弹性的同时,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或许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升值进程终结,但至少说明人民币的升值空间已经有限。从主流市场观点来看,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低于去年,很可能不超过4%。如此来看,未来人民币的“浮动”特征将主要体现为围绕均衡水平的“双向波动”。
外汇交易员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短期走贬的情况已时有发生,今年这一特征将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