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照今年的政府选择,在收储结束后,甚至结束前,抛储是概率非常大的事情,并且抛储的量也会比较充足。即使有进口配额的控制,按目前国内的棉花消费情况,抛储棉将使得国内的现货市场上供需变得宽松。
◆收储结束后,从产业链各方的需求出发,政策的变动方向将是更偏向利空,国内用棉企业的用棉成本需要降低,同时巨大的国储库存需要消化。内外价差回归的概率加大,并且更有可能是以国内棉价下跌的方式来实现。
2012年棉花市场价格继续下跌,相对于政策主导的郑棉市场,美棉市场波动更大。展望2013年,增量资金将继续进入期货市场,棉花市场由于存在巨大内外价差,加上新年度政策仍有很大变数,将吸引资金关注。
政策主导2012走势
2012年郑棉市场在收抛储政策和巨大内外价差中运行:一方面收储使得国内价格远高于国外,配额限制使得巨大内外价差难以回归;另一方面宽松基本面使得棉花市场价格难以走强。棉花期价在自身基本面和收储政策中寻找平衡。笔者将今年行情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运行在收储价格之上
本阶段行情发生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4月初,当时一方面2011/2012年度收储已经启动,另一方面大宗商品整体走强。而随着期价持续走高,选择1205合约进行期现套利的利润已经非常明显,投资者与棉企积极注册棉花仓单。随着仓单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宏观氛围转变,棉花期价又开始缓慢回落。
第二阶段:棉花期货重新定价
此阶段行情出现在4月中下旬和5月,期货合约在仓单压力和政策利空的作用下,出现大幅下跌,并跌破2011/2012年度收储价格。行情的直接导火索是配额下发,根本原因是收储未能有效改善国内供需结构,价格回归是以激烈的多空大战来实现的。
政府的政策是本次行情的主要推动因素,铁路部门从4月下旬开始突击组织棉花运输至内地,新疆棉加速外运,加上配额下发导致未来外棉供应增加,市场供需明显向宽松转变。
第三阶段:运行在收储价格下方
郑商所棉花指数周线图
期现价差走势图 (328指数—郑棉指数)
经过前期大幅下跌,1301合约价格远离收储价格,虽然2012/2013年度收储量放大,但是由于40%关税外棉通关,加之国家进行抛储,棉花供应并未出现紧张态势,国内现货价格难以向上靠拢收储价。
从2011年收储开始,由于国内外基本面不同,内外棉价差开始反转,国内棉价高于外棉到港价格。内外价差本年度持续拉大,巨大价差不仅使得国内用棉企业使用着全球最高价棉花,而且推高了配额价格。
产业链度过艰难一年
2012年棉花产业链度过了艰难的一年,这其中既有行业本身的原因,也有宏观大环境的原因。
一、遭遇配额瓶颈与低迷需求双重打击,进口贸易企业难获利润
上年末今年初,进口商基于内外价差大量进口外棉,其中物美价廉的印度棉成为2011/2012年度主要进口品种,但在使用了2011年的配额后,2012年配额的下放异常艰难,大量不能通关的进口棉堆积在港口保税区。一方面进口商大量进口外棉,一方面纱厂采购仍旧谨慎,保税区内棉花库存在很长时间内保持高位。由于高企库存导致配额价格不断上涨,加上清关棉价格走低,今年进口商亏损较大。到2011/2012年度末,随着配额下放和40%关税外棉通关,港口库存量逐步降到正常水平。
美棉每周销售量年度比较
二、 政策支持下,大包棉企获得稳定加工利润
国家收储政策保证了400型大包棉企的利润,根据本年的籽棉收购价格,抛去各项成本,2011/2012年度交储的大包棉企仍旧有300元/吨以上的利润,而2012/2013年度企业专心交储,加上收储价格提高,交储利润也有所增加,最低的地区也在400元/吨以上。
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大包棉企积极收购加工,尽快组批交储。收储期间,政策执行得力保证了棉企交储顺利进行,棉企在现货市场上销售意愿较低。相比400型企业, 200型轧花企业日子比较难过,小包棉不能交储,市场销售价格一落再落,亏损比较严重,2012/2013年度许多小包棉企选择退出市场。
三、成本与需求困境,纺企困境中的努力生存
依据中国棉花棉纱指数,普梳32S年初价格在26070元/吨,年内最高价格在26850元/吨,12月13日价格在25710元/吨;精梳40S年初价格在30800元/吨,年内最高价在31640元/吨,12月13日在30565元/吨。
32S主流纱价(单位:元/吨)
巨大内外价差使得纺企加大进口棉使用比例,拿到配额的纺企放心使用外棉。例如,山东三大纺企大量使用配额进口外棉,除为了配棉需要使用新疆棉外,对于地产棉并无兴趣,滨州某大型纺企全年没有收购地产棉。由于棉纱跌幅小于棉花,控制好棉花原料成本有利于企业实现加工利润。从笔者调查结果看,用棉企业由于规模不同对原材料库存量控制不一,特别是一些小厂棉花库存和化纤库存已经调到两星期左右。
高库存是全球棉市主要特征
一、全球棉花产量与库存消费比上升
从USDA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来看,2011/2012年度棉花产量数据是逐步上调,同时,消费量下调,加上2010/2011年度期末库存调整,2011/2012年度期末库存预估调增235.5万吨,库存消费比大幅上升。
2012/2013年度的数据同样呈偏空走势,从5月开始发布2012/2013年度预估数据到12月,库存上调了128.3万吨。后期产量数据要看南半球巴西和澳大利亚产量调整幅度。
全球棉花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二、巨大进口量与不断调低的需求量
2011/2012年度中国数据调整的焦点是需求和进口,笔者一直强调USDA对于需求的预估是偏高的,之后USDA也将需求量调减了130.6万吨,使得年度需求量较2010/2011年度下滑17.4%。虽然需求不断下调,但是进口量不断上调,收储导致的缺口由进口外棉弥补,最终年度进口量达到534万吨的历史性高位。期末库存也上调了285.8万吨,其中近400万吨为国储库存,这些库存被结转到了2012/2013年度。
2012/2013年度中国产量预估有所下调,但是幅度远不如预估,新疆丰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内地种植面积减少。USDA自2012/2013年度开始就下调中国需求预估,显示出USDA对中国需求不乐观,之后调整的幅度更大,12月需求已经被下调到772.9万吨。相比较前几年近千万吨的消费量,棉花需求下滑幅度是巨大的。值得注意的是,2012/2013年度全球需求量上调,也就是说,其他国家的需求较去年是上调的。
进口较2011/2012年度大幅下降,一方面是基于中国对配额控制更加严格的预期,另一方面是因收储带来庞大库存。年末库存消费比已经达到了105.8%的前所未有的水平,也就是说,在下个年度,如果需求不变,今年结转的棉花将能满足下年度的需求。
中国棉花供需平衡表(单位:万吨)
国内外棉价差导致进口棉纱数量大幅增加,巴基斯坦纱和印度纱受到低端市场青睐。据海关统计,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131.4万吨,出口棉纱39万吨,净进口为92.4万吨,同比增加了43.5万吨,进口棉纱替代了国内棉纱。
2013年9月和10月棉纱进口量达到26.4万,仍旧保持在高位。内外棉价差不消减,进口棉纱仍旧有优势。
三、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难改高库存状态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10月报告称,按目前的棉花价格,加上粮食作物价格提高,2013/2014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减少。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11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展开的棉花种植面积意向调查显示,2013/2014年度全国植棉意向面积6751.5万亩,同比减少427.2万亩,减幅6%。
但是按照当前库存数据,2013/2014年度的减产幅度不足以改变高库存状态。
对后期政策与行情走势的思考
一、2013年政策的选择
无限量收储,加之进口配额数量受限,使得内外棉价差达到历史高位,纺织企业接单能力下降。一方面是需要保护的棉农,另一方面是处于困境的纺织企业,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成了政府需要面对的问题。另外,政府如何平衡抛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和低价抛储带来的储备棉亏损又是一个两难的问量。
9月政府进行了一次抛储,而在抛储之前,从5月份开始,市场便传言要放储,但是政府层面不断辟谣。如中棉协在5月末发表声明的背景便是市场传言30万吨陈棉可能以低价16000元/吨定向抛给纺企。但到8月,抛储正式确定,并且以远低于收储价格18500元/吨进行抛售。截止到9月29日,2012年累计推出棉花1043345.05吨,成交493618.21吨,累计成交比例47.31%,平均等级3.15,平均长度27.87,平均加权价18530元/吨,折328级成交价18640元/吨。
2012年的抛储价格可以说是政府综合多方利益的结果,最终抛储价格否定了之前市场“抛储价不会低于收储价”的观点,而成交情况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接受能力。比照今年的政府做法,在收储结束后,甚至结束前,抛储是概率非常大的事情,并且抛储量会比较充足。即使有进口配额的控制,按目前国内棉花消费情况,抛储将使得国内现货市场供需变得宽松。
二、新年度内外价差的预期
国内调控政策稳定了国内棉价,但稳定不了国际棉价。随着国际棉价下跌,内外棉价差拉大到历史最高水平。巨大内外价差使得今年进口棉数量猛增,但有限的进口配额割裂了内外市场,使得内外价差迟迟不能回归。本年度巨大的内外价差或许是国家未曾预料到的,所以才会有国家收储外棉的举动。
新年度棉花内外价差回归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外棉上涨,二是国内棉价下跌。外棉上涨要依靠未来全球供需环境改善,但是从供需平衡表看,除中国外的全球其他地区的供需并没有太大改善,后期数据调整或更多地需要全球宏观经济面改善。在2012/2013年度收储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国内棉花现货价格仍旧难以上涨。收储结束后,从产业链各方的需求来看,政策将趋于利空,也就是抛储的可能性更大。国内用棉企业需要降低用棉成本,以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巨大的国储库存需要消化,一方面腾出部分库存,降低库存压力,2012/2013年度收储已经极大程度地考验了中储棉库容能力;另一方面为之后的收储做好准备。
当然,如果没有抛储或者抛储为陈棉,那么在新棉用于交储的情况下,仓单问题将是后期会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风险。但如果未来几个月内因库存或其他原因,部分新棉不入储的话,或者抛储新棉,将会消减这个风险。
棉纱进口量与出口量(单位: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