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地PX项目陷入了一种“上马一个,市民抵制一个,被迫关停一个”的怪圈。在化工专家看来,PX项目的毒性几乎和汽油相仿,远没有想象中的可怕。而真正导致公众恐惧的,还是对PX项目的不了解以及PX项目审批信息的不透明
5月13日,昆明市的呈贡新区会堂,11位环保、气象、水利、石油专家和40位从昆明市各行业选出的代表即将参加昆明市人民政府举行的恳谈会。“今天我们的恳谈会,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够本着平等、坦诚、包容、理性的精神,本着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态度进行交流。”昆明市市长李文荣说。而恳谈会要讨论的内容,就是最近遭遇市民强烈反对的PX项目。
与昆明的情况类似,“剧毒致癌、可致不孕不育、新生儿畸变,一旦泄漏或爆炸,将如原子弹般秒杀一切……”此前一条关于PX毒性的短信在宁波镇海广为传播,而这也让当地的PX项目被迫喊停。
此外,厦门海沧的PX项目因遭遇民众抵制最终迁址福建漳州;大连福佳大化PX项目因附近防洪堤被冲毁遭遇安全质疑和搬迁要求一度停产……多年来,我国PX项目形成了一个“上马一个,市民抵制一个,被迫关停一个”的怪圈。
一方面PX项目早已成为民众眼中如洪水猛兽般的“撒旦之子”,一有PX项目要落户某地,立即就会遭遇当地民众的强烈抵制;同时,一旦出现群体性的抵制现象,涉事项目多数情况下就要遭遇迁址乃至停办的厄运。
“PX的毒性几乎和汽油相仿,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曾经参与国内多个PX项目的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杨剑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至今从未出现过PX项目方面不可控制的泄漏事件,民众对其安全性不应过度担忧。”
国外厂商趁虚而入
“PX又称‘对二甲苯’,是一种化工中间体,但不是最终产品,在其反应过程中会产生苯。”杨剑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苯是联合国[微博]公布的一种致癌物,它其实应该被重点防范。”
易贸商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韩超愈也表示:“PX不是高毒物质,也不具有高致癌性,虽然在我国被列在危险化学品名列中,但它和汽油属于一个等级,属于易燃低毒类的化学品。”
据杨剑峰介绍,其实在化工行业中PX生产过程的危险性是低级别的,发生泄漏、爆炸着火的几率相比炼油装置低,反倒是其他很多项目都比PX要危险得多。而且PX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多家此类企业了。
“此次昆明这个项目,民众本就不必对PX存在过度恐慌,尤其是中石油已经声明该项目是没有PX的。”杨剑峰告诉记者,“修建炼油厂一般分为两条线:一条是原料型的;一条是化工型的,原料型的炼油厂就没有PX。”
据悉,PX主要用来生产PTA,PTA则主要是生产服装纺织品中的涤纶,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PTA生产国,占全球PTA的总产量有40%。
在韩超愈眼中,几十年以来PX在中国每年的产能扩张在10%左右,2011年扩产了100万吨,2012年扩产了290万吨,但还是不能满足当前国内的需求,仍然要依靠从韩国和日本大量进口。
杨剑峰还表示:“当前国内PX企业和国外日韩等同类企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如果PX项目屡屡在国内遇阻,会给相关产业乃至我国整体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副董事长张克华近日也指出,国内从厦门开始反对PX,导致国内PX建设项目放缓,结果日本和韩国趁机大搞PX项目,转过来向中国出口。
而相关材料显示,进口产品较国产材料价格要高出六七倍左右。
为何走“旅游路线”
“大连、昆明、彭州、鼓浪屿附近……大家所熟知的几个PX项目简直是走了条旅游路线。”北京市民李女士对此颇为不解。
PX项目为何要如此选址呢?
“对于PX项目而言,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料叫作混合二甲苯,但它在国内较为稀缺,需要大量进口,因此需要在靠近港口的地方建厂。”杨剑峰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也有些项目确实和旅游存在关系,比如当年厦门海沧的PX项目,就是要建在鼓浪屿的附近。”杨剑峰当时对此也极力反对过,他表示:“在旅游胜地建立任何化工厂都是不行的。”
同样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四川彭州PX项目曾因位于地震带而饱受诟病,不过在杨剑峰看来,作出这样的决定其实也是综合考虑了各种方面的因素。
“首要问题并不是在地震带,四川大部分地区都在地震带上,不能因为有地震风险就不建立化工项目了。”杨剑锋继续说,“而且选址在彭州也并非中石油一方的考虑,这也和当地政府渴望借此来带动彭州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无关联。”
在杨剑峰看来,对新建PX项目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是当地政府应该更多考虑的事情,不过旧有企业因为城市扩张而离城区距离更近的也没有必要因此而搬迁。
不透明的信息
“每当看到PX项目的消息传出,随后绝对少不了上街抗议的民众。”一位网友对此颇为不解,“奇怪的是,往往公众一抗议,项目还就真给停了,偌大个工业项目一下子就成了场闹剧。”
近年来,但凡涉及PX项目,几乎总会出现这种“一有项目当地民众就闹,当地民众一闹项目就停”的怪象。
“如今,PX在中国已成为敏感符号,成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实际上,这个项目被妖魔化了。”金涌认为,“如果没有神秘感了,它自然不会恐怖。”
“当地民众往往连PX项目的环境评估报告都看不到,而且即使有些项目公布了报告,也都是些表面上的东西,很难涉及到实质内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境评估专家表示,“只是有选择性地公布一部分信息,这样一来民众往往会对项目产生更多的担忧。”
据记者了解,在宁波PX项目中,就曾有环保人士欲查询现有的PX项目环评报告,可通过互联网、电话和当地媒体查询了国内十多家投产的PX工厂资料后,均无所获。
“PX项目的审批环节非常严格,需要经过发改委、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审批,因此在程序上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教授郝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恰恰在于民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无法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保障。”
在郝倩看来,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无论审批环节再怎么严格,类似问题仍旧会不断产生。
“而且环评报告应该全文公开,并不只是粗略地提供一个最终的结论。”郝倩进一步解释,“有选择性地公开环评报告往往会更加引起民众的疑虑,这也是引发群体性事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次备受关注的“昆明PX事件”中,昆明市政府和中石油云南石化有限公司的确选择了信息公开的方式。在沉默数周之后,首次就广受争议的中石油云南年产1000万吨炼油项目,召开了正式的新闻发布会。
不过,据媒体报道,对于部分民众提出的公开项目环评报告的要求,项目方却并未作正面回应。
“报告的形成过程也是需要公众参与进去的。”郝倩一再强调,“以往常会出现虽然是公众参与了,但范围与程度都很有限的情况。”
郝倩表示,有些时候虽然政府表示是让公众参与了,但实际上只是一些专家参与,而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专家也是公众,这种文字游戏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因此,郝倩提出:“此类事情绝对不能让专家垄断,除了技术方面问题之外,就要让与之有利害关系的当地民众亲身参与进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他们自己的声音。”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环境评估机构需要具有相应的资质,而且其中立性也非常重要。”郝倩表示。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也表示:“评估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多种评估,专业系统里面的评估还有其他的比如说第三方评估,现在光依靠某一类的评估可能会受利益的左右,可能还缺乏一种独立性,我认为未来的方向是要利用多种评估相互印证然后相互的制约才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一个效果。”
“还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听证会制度的重要作用。”郝倩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行政许可法里还要求这种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需要事先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公众的建议并接受公众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