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地图上看,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城区,因全城被沙漠环抱,像漫天荒漠中的一滴泪。事实上,在“天之高焉、地之广焉”的陕北,塞上古城榆林,不仅在“经天纬地”的独特地理位置上,尤在特色产业打造上,颇具个性化。
榆林市共有羊毛防寒服加工企业150个(含生产羊毛絮片、布料、刺绣等配套企业),年销售额17.8亿元,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个,它们分别是羊老大、七只羊、蒙赛尔。羊老大集团羊毛裤生产占比90%,以中老年女裤为主,款式多为内穿型;七只羊集团羊毛裤生产占比70%,以时尚型女裤为主,款式多为外穿打底型;蒙赛尔集团专注下半身生产,100%羊毛裤品牌,产品年轻化、品质化,款式多为外穿时尚型。
总体上看,榆林羊毛裤生产企业较为分散,无论从规范度、实力、影响力、规模和架构等方面,第一梯队与第二梯队生产企业差距悬殊。唯羊老大、七只羊和蒙赛尔三个企业位居榆林市高新区轻工业园区,各自建设有自己的标准化工业厂房,工人与产能稳定,其他加工企业均分散在不同区域的民房民宅,工厂规模较小,均为租赁式生产构造。
市场:第一条羊毛裤“阵痛分娩”
作为我国羊毛主产地之一,榆林的羊毛产业远近闻名。据榆林市羊毛防寒服产业协会会长杨宝庆介绍,9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羊毛资源稀缺,榆林羊毛以其品质较好,资源充足,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为尽快找到榆林羊毛新出路,陕西省科委下达命令,令省服装研究所开发羊毛延伸制品,比如羊毛防寒服、羊毛毯等。经过一年多市场调查,陕西省服装研究所不负众望,终于完成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转让给榆林市横山县的一个服装国有企业——四九服装公司。
当第一件羊毛防寒服问世后,横山、榆林、米脂等地出现大量生产羊毛防寒服企业,产品远销俄罗斯等国内外。短短几年内,“四九”牌羊毛防寒服成为享誉省内外的畅销产品,1993年,“四九服装公司”成为陕西享誉省内外的重点服装企业。在发展膨胀期,市场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榆林羊毛防寒服受到巨大冲击,大量订单被退回,产品出现积压和滞销。
假冒伪劣产品事件对市场的冲击,声名远扬的“四九”牌销声匿迹,榆林羊毛防寒服市场面临全军覆没的境地。时势造英雄。寒门子弟王飞,以收羊毛为生,长期奔走于羊毛防寒服企业,后专为榆林羊毛防寒服装厂供应面料,当他目睹市场现状,以熟识产业链为勇气,于1995年联合六人共同创建羊老大制衣有限责任公司。
打破国有企业桎梏,敢于研发创新,羊老大的横空问世,某种意义上,解救了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濒临灭绝的境地。
在羊老大的带领下,一批羊毛防寒服民营企业破茧而生,七只羊品牌也在这个年份诞生。这一批企业,最早均以羊毛上衣起步,但好景不长,1998年,上衣市场再度面临诚信难题,销量直线下滑,为应对这种局面,以羊老大、七只羊为首的领头企业纷纷向下半身转型,第一条羊毛裤,由此而生。
产业:该以下半身竞走还是营销助力?
“榆林羊毛防寒服销售额占到全国的75%,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杨宝庆说。榆林的羊毛防寒服该往哪方面走?榆林的服装企业,心里没谱。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榆林服装企业一直打着羊毛防寒服产业的旗号,但却生产着以裤子为主导的产品,榆林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实则为羊毛裤生产基地。羊毛裤戴着防寒服的“帽子”,疯狂地实现着“隐成长”。一组品牌定位说明问题:羊老大的品牌定位为关注年轻人腿健康,七只羊品牌定位为中国棉裤专家,蒙赛尔品牌定位为打造中国防寒裤第一品牌……
三大企业的奋斗目标,均以裤为中心。事实亦即如此,蒙赛尔集团为单品裤子生产企业,羊老大集团裤子占比为90%,七只羊集团裤子占比为70%。
那么,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到底该以下半身竞走还是靠营销助力?
这考验着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关乎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知名度,二是独家技术,三是建立行业标准。从这三个方面看,后两个方面,榆林所有羊毛防寒服企业,均有所欠缺。
而以品牌知名度来看,羊老大当仁不让,从2000年便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至今的陕西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其总经理侯志宏认为,目前的产品生产构架不会改变,但未来会向上衣外穿化转型,因为单一品类难以发展壮大。
这个带头大哥的定力,关乎产业的发展属性。尽管,七只羊将坚持固有传统生产路线继续稳步发展,后起之秀蒙赛尔将对裤子单品进行到底。三大家的差异化定位,弱化了市场同质化风潮,但同时,也更让一个产业集群的产品定位更加扑朔迷离。
精细化生产,明晰产品定位,考验着榆林羊毛防寒服企业的智识和定力。
渠道:单一还是多管齐下?
在市场营销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是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榆林羊毛裤的销售渠道,多为传统的羽绒服渠道。而随着产品革新、品质提升和外穿化的发展趋势,榆林羊毛裤渠道发生着裂变,从传统渠道逐步分离,向内衣渠道、电子商务和外穿裤渠道转移。
“渠道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蒙赛尔集团董事长石惠中说。专柜和专卖店行不通,羽绒服渠道有些拿肉喂牛的意思,内衣渠道不够高大上,外穿式时装裤渠道又苦于无接洽品牌,就这样,轻便而时尚的女士保暖打底裤,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侯志宏的规划下,从2012年开始,羊老大开始渠道革新,从传统渠道向品牌社区店转型,目前社区店在总渠道中的占比为30%,传统羽绒服渠道占比为50%。“在羽绒服渠道,羊毛裤的单效评绩要比羽绒服高,因为羽绒服年年在打价格战,我们必须从羽绒服中撤离。”侯志宏说。
渠道转型,产品定位势必发生变化。显而易见,在完善的盈利模式尚未出现前,大批发模式下的羊毛裤企业,渠道多管齐下是为首选。
从暖羊羊到美羊羊的产品革新,警示着每一个企业掌舵者:无论是产品还是渠道,一定要革新。坚持老传统,死路一条!
发展:困厄与希望同在
榆林羊毛裤产业存在的发展障碍,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看天吃饭”的行业属性。羊毛裤行业受天气因素影响特别大,去年的暖冬,造成榆林羊毛裤大幅下滑,与往年同期相比,去年销量平均下滑50%。而一旦遇到寒冬,销量同样会出现大幅上涨50%的态势。
不过,羊毛裤不同于时装裤,出现库存并不可怕,因为它款式简单,每年的填充物相同,不易过时,库存货掉价不大,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值性。
其二,企业定位宽泛,缺少专注精神。由于榆林地区的煤炭、能源资源丰富,初具规模企业的老板践行多元化投资。相比于煤矿的赚钱速度,企业对服装的忠诚度较低。据知情人士介绍,在榆林地区,堪称全民投资,牵涉大额投资的人数高达30多万人(榆林地区总人数为300多万),据称,这个数字,尚为保守数字。
其三,成本高涨,产品价值被低估。随着物价上涨,羊毛价格也一路飙升,从最初20多元每公斤,上涨至目前的80多元每公斤,而进口羊毛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一条普通的女式羊毛打底裤,批发价基本在100元,经过代理商和零售商层层加价,到消费者手里,基本在300-600元。而进口羊毛制成的羊毛裤,单条零售价在600-1000元之间。
其四,产品同质化与用工难。产品同质化和招工难问题,是制约榆林羊毛防寒服产业发展的顽固性难题。人才问题,并不泛指工人难题,营销与高管类人才缺乏,是榆林地区面临的普遍难题。
其五,行业技术指标欠缺,产业链欠完善。榆林羊毛裤生产技术指标欠缺,是公认的事实。杨宝庆认为,羊毛防寒服与羽绒服的比较优势,应该用数据说话。有标准,才能把问题说清楚。
另外,榆林羊毛裤产业链尚不完善,面辅料、研发与设计环节欠缺,龙头企业,将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和销售团队放在了北京和广州,以快速接受前沿市场信息。中小企业几无研发和设计力量,而大小企业的面辅料采购,均由企业亲自去南方城市采购,榆林缺少面辅料供应商,产业链极其不完善。
解决以上五大难题的举措,企业和政府正在积极联手应对。从总体上看,榆林羊毛裤产业的未来,困厄与希望同在。
榆林如果想要在一个细分产业具有领导地位,仅仅有产业基础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这样几个要素: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带动、研发创新能力、商业平台、政府扶持等,缺少哪一环,就会阻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