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棉花政策和国内外棉花价差变化,进口纱线数量在2011年~2013年不断攀升,屡创新高,而在2014年出现下滑,2015年恢复增长,而今年又出现下降,进口纱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在国内外棉花价差收窄的背景下,棉纱进口总量和进口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中国内地纱、新疆纱vs进口纱谁更有竞争力?与此密切相关的棉花市场将如何运行?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纺纱业会怎样发展?美国和中国台湾纺织企业的转型之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6月16日~17日,由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进口纱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规划发展处处长范志宏,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TEXPROCIL)副主席Ujwal R.Lahoti,越南棉纺协会主席 Nguyen Van Tuan以及巴基斯坦AA LEATHER LTD 总经理Ahmed Ellahi,美国Frontier亚洲运营总监薛飞,Tirupati Yarns公司总经理 Dharmendra Goyal等国内外企业负责人80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一天半的时间里,大家针对以上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已经连续举办了5届的进口纱论坛,不仅探讨进口纱形势,更反映了全球纺纱产业的发展变化。
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规划发展处处长范志宏(左1)、越南棉纺协会主席NguyenVan Tuan(右1)、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右2)、印度纺织品出口促进会董事Mr RAVI(左2)就目前各地区优势,TPP的影响,纺织工人工资等进行了探讨。
1、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进出口有很大的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如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肖立晟在此次论坛上就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出现阶段性贬值特征,短期有超调风险,但在中长期仍然有升值空间。从中国外汇市场准入规则、外汇市场的实需要求以及中国的外贸份额来看,人民币汇率在中长期有保持稳定的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波动对预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具有较重要的意义,如果欧元对美元汇率在1.05~1.0之间波动,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在6.5~6.9之间波动。
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汇改的方向,肖立晟认为,第一是加强资本管制,避免离岸市场投机造成汇率过度波动。第二是参考一篮子汇率,逐步退出外汇市场干预。第三是做好危机预案,引导市场预期。突然一次性放开汇率的可能性不大,汇率波动性会继续上升。
2、中国棉纺织行业如何提升竞争力?
近几年,中国棉纺织行业景气指数都在45~50区间内,行业运行欠景气。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王青翠介绍,随着企业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品适应市场,去年四季度以来企业运行趋稳,景气指数略有抬头。
王青翠分析认为,随着环境治理要求的提高,受棉花成本和质量影响,纱线生产高成本时代的到来已是必然。但我国棉纺织行业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完整,未来内需市场仍有较大潜力。预计随着全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行业将保持低速增长。产品产量理性回落,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技改升级任务艰巨。高品质棉花供应缺口大,棉花新政策或将明朗;进口纱增速减缓,国内棉花消费量或有提升;外贸短期内难回暖,国际贸易竞争将更激烈。
王青翠提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棉纺织企业的调整创新集中在5个方面:第一,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品种,提供有效供给;第二,生产向数字化、连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第三,增强非棉纤维创新开发能力;第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第五,提升国产棉质量,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
3、新疆纺织投资为什么这么热?
近年来,新疆纺织投资热度不减,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引起大家密切关注。新疆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规划发展处处长范志宏从棉纺新投产能、棉花政策导向、规划目标、产业布局、部门分配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当前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概况。2016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新增就业11万人,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今年1~4月新疆棉纱产量25.72万吨,增长74.2%;棉布产量2447.05万米,增长70.9%;纺织服装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7.6亿元,增长300.4%。全疆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到1549家,就业总数31.2万人。
据范志宏介绍,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享受包括资金、税收、低电价、运费、用棉、培训、社保、印染污水处理、南疆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的十大政策,2016年又实行八项新优惠措施。在当前政策叠加下,企业在新疆的生产运营成本要节省10%以上。
范志宏同时表示,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了严格的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相关设备要求,禁止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入疆。
4、新抛储政策下棉花市场如何运行?
国内棉花政策和国内外棉花价差是影响纱线进口的最重要因素。新抛储政策下棉花市场将如何运行,又会对进口纱产生什么影响呢?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郦振华认为,2016年抛储政策与往年不同之处在于储备棉轮出销售底价随行就市动态确定,挂牌销售底价与国内外棉花现货价格挂钩联动,出库的国产棉进行100%公检,解决了纺织企业目前最为担忧的问题。除此之外,本年度储备棉竞拍群体也有所扩大,允许贸易商直接参与。
目前储备棉轮出成交持续火爆,截至6月14日,2015/2016年度储备棉累计出库成交78.89万吨,成交率98.16%。
对于新抛储政策对国内棉花市场的影响,郦振华主要从抛储放量和不放量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抛储不放量,那么以50万吨一个月的抛储量持续,累计抛储量可能就在200万~210万吨,如果以储备棉产纱的成本价格对比来看,今年9月份市场供应应该会比较偏紧,价格强势。如果抛储放量,对进口纱的挤压可能进入深水区,中国棉花消费量开始反弹,9月份棉花价格会相对平稳,新棉集中上市初期价格可能偏强势,但后期逐渐平稳,高低等级棉花价格会分化。
郦振华指出,在汇率不确定以及国外棉花价格重新下跌的状况下,中国国产纱对进口纱的挤压进程很可能停滞甚至有所反复。而如果没有对进口纱份额的挤占,仅靠新增供需缺口来消化国储棉,那么国储棉消化进程可能依然比较缓慢。他认为,进口纱与国产纱的“逐鹿”只是刚刚开始,其核心是性价比。
5、中国内地纱、新疆纱vs进口纱谁更有竞争力?
随着国内外棉花价差缩小,导致国外棉纱优势减弱,进口量下滑。2016年1~4月,纯棉纱进口缩量明显,进口总量63.26万吨,同比下降了21.52%。与此同时,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新疆纱市场份额扩大。在这种状况下,中国内地纱、新疆纱vs进口纱谁更有竞争力呢?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经理郑圣伟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纯棉纱的进口现状。从进口来源国来看,目前进口越南的棉纱比重迅速提升,而巴基斯坦棉纱比重2012年前后一度大幅提升,近年则出现下降。另外,代表高端产品的美国棉纱今年比例也在上升。从进口纱支来看,2015年8S~25S普梳纱再次成为主导产品。纯棉纱进口从低支向中支领域延伸,从普梳向精梳领域蔓延。从进口省份来看仅山东2016年进口增长。
从今年4月份开始,进口棉纱价格整体出现上涨。目前国内外棉纱价格倒挂已经较为普遍,导致进口纱量出现下滑,也使得国内纱线的竞争力增强。此外,受新疆地区各种优惠政策补贴影响,老牌纺企纷纷进疆投资,新疆纺纱产能快速增长,疆产气流纺人棉纱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环锭纺纯棉纱也在局部领域快速扩张。
在一带一路政策以及水电气、人工等生产成本优势吸引下,纺纱产业呈现向西向外布局的趋势,而新疆、南亚、东南亚成为纺企首选。从东南亚、南亚纺织类投资项目数量按国别分来看,目前越南排名第一。
郑圣伟从供需的角度对纯棉纱需求做出预测。他认为,国储棉资源充足与低价资源增多,使国产纱对进口纱逐渐形成有效替代;新疆纱产量增长,出疆需求将持续升温;中国纺织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生产的棉纱大比例回流的趋势未改;下游织厂在长周期内外价差倒挂的情况下,可能增加对国产纱的关注。他预计,2016年棉纱消费量预计增加10万吨左右,主要由国产纱来贡献,进口纱数量将有所回落。
6、国产纱和进口纱,下游织厂更爱谁?
近3年,国内坯布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分化加剧。在国内外棉纱价差发生变化后,下游织厂的选择是否也会转变呢?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经理贺晓思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坯布市场的情况。近3年,国内坯布总产量略有下滑,其中棉型布产量下降幅度较大,而化纤布增长明显。同时坯布用于服装消费的比例下滑,用于家纺的比例基本持稳,而产业用消费比例快速上升。从原料使用来看,化纤长丝使用量趋增。纱线使用中,纯棉纱使用比例下滑,但仍占一半以上份额。
贺晓思表示,国产纱和进口纱各有优势:进口纱强力好于国产纱,纱支偏粗,克重更大;国产纱能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采购,售后更有保证。不同织厂主要依照生产需求和性价比差异,来选择国产纱或进口纱。目前,价格成本仍是影响下游使用的最主要因素。今年4月份开始,进口棉纱价格明显高于国产棉纱价格,出于价格因素,国内织厂部分转用国产纱。
7、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纱线产品谁家强?
从中国纯棉纱进口来源来看,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居前三位。2015年,中国进口的纯棉纱中,印度份额最大,巴基斯坦、越南分列二、三位。而今年1~4月的数据显示,进口自越南的纯棉纱比重迅速提升,超越印度,成为第一。印度在中国进口纱来源国的主导角色会不会动摇?
印度棉纺织品出口促进委员会(TEXPROCIL)副主席Ujwal R.Lahoti分析了印度纺纱业的优势。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棉花产量相对于纺纱产能过剩,使得其具有原料优势,而且印度具有世界一流的纺织行业、设备生产商以及最年轻的生产管理人员。有能力通过高科技在各生产环节提高生产率,产出更高品质的纱,从而生产出更具价格竞争力的纱线。
Ujwal R.Lahoti认为,印度和中国纺织品生产商的合作非常必要。鉴于印度在纺织品制造方面现有以及未来持续存在的明显优势,中国纺织企业家与印度供应链的衔接是有利的。同时,由于中国和印度在不同原料上的优势,双方可以在原料环节实现互补。中国纺织企业通过对印度纱线和坯布企业优势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提升中国纺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而印度纺织业在融入中国纺织供应链后将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纺织产业。中印双方通过投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互惠。
印度Tirupati Yarns公司总经理Dharmendra Goyal着重分析了印度棉纱的竞争力。目前印度棉纱产能和使用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6财年印度棉纱产量达414万吨,年增长率2%。但目前棉纱出口放缓,月度出口量继续走低,过去的6个月棉纱出口量总计下降了9%。
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达1188万公顷,占全球总棉花种植面积的37%。但印度棉花单位产量在504千克/公顷,而世界平均水平在741千克/公顷。印度已经有生产成本、汇率等方面的优势,如果产量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印度棉花将更具竞争力。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印度棉纱也面临TPP的原产地原则、新疆的纺织政策、人民币贬值等带来的挑战。
Goyal提出,印度棉纱应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并向全球扩展,尤其是其他亚洲国家如孟加拉、越南和巴基斯坦等。
越南纱进口快速增长,中国走出去的纺织企业也比较青睐越南,2016年越南市场是否有更多机会?越南棉纺协会(VCOSA)主席Nguyen Van Tuan介绍了越南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目前,面料生产是越南纺织品服装行业发展的瓶颈,而TPP和EVFTA协议对越南纺织品服装行业带来长远利好。目前,越南服装出口中,美国占比达到47%,美国从越南进口纺织品平均关税为17.5%(范围为12%-32%)。按照TPP协议,如果满足“从纱开始(Yarn Forward)”的规律(生产面料的纱线产自越南),那么进口关税将取消。越南服装出口至欧盟占比达到15%,目前欧盟从越南进口平均关税为9.6%。EVFTA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进口关税将在7年内被取消。
按照规划,2025年越南纺织品服装行业工人规模将达到500万人、纱锭达到1790万锭、面料产量达到120亿平方米、出口额达到500亿美元。2000年1月~2013年底,越南纺织品服装行业外商直接投资82亿美元,而2014年1月~2015年底,越南纺织品服装行业外商直接投资达58亿美元。
Nguyen Van Tuan特别介绍了Rang Dong工业园区建设情况。他认为,Rang Dong工业园区是投建纺织厂的理想选址。Rang Dong工业园位于南定省南定市东南部,距离首都河内140公里,距离海防港120公里。项目目标是利用越南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建造世界级一流纺织品供应链。
巴基斯坦棉纱曾经占据我国进口纱最多的份额,近年为何不断萎缩?是否还有提升潜力?AA LEATHER公司总经理Ahmed Ellahi介绍了巴基斯坦纺织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目前巴基斯坦面临棉花产量下滑(本年度下降34%),出口没有退税,难以获得研发支持等方面的挑战。此外,土耳其纺纱行业投资大幅增加,使得巴基斯坦面临激烈竞争。但不可否认巴基斯坦仍然具有自身优势。
巴基斯坦纺织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纺织品出口从130亿美元翻一番至260亿美元,纺织产业在GDP中的比例从8.5%上升至10%,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占有率从1.8%上升至3%。纺织产业就业人数从1,500万人翻一番至3,000万人,纺织产业新增投资10亿美元/年。
8、他山之石:中国台湾和美国纺织业是如何转型的?
对中国纺织企业来说,转型升级的要求非常迫切,但具体该怎样转型?中国台湾和美国纺织业的转型历程或许可以提供借鉴。
台湾纺拓会秘书长黄伟基介绍台湾纺织业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台湾纺织业面临内外部竞争压力。当时中国大陆纺织成衣业快速发展;韩国实施了米兰计划;日本制定了纤维产业白皮书,支持8大纤维企业发展功能性化纤;后进国家竞争优势明显,而台湾内部面临台币大幅升值、用工成本上涨、环保等多项压力,可谓内外兼忧。
2000年,台湾纺织业制定了快速跟随的发展策略。一是遵循雁型理论,跟随日本发展功能性化纤。二是推动再造产业竞争力计划,协助纺织业者健全财务及融资机制,加速投资;推动建设海外据点,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强研发投入和提升技术能力;全面实施电子化快速反应及科技化管理;开发产业人力,引进高科技人才;结合两岸纺织产业优势,强化产销整合体系;提升纺织产业形象,厚植发展基础。
在产品上,台湾纺织业着重发展创新功能性纺织品,主要应用于运动、休闲及户外等产品。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研发周期长、产品认可度低等障碍,为此纺拓会建立了机能性纺织品验证机制(TFT)。目前,TFT验证机制已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产业标准。
此后,研发环保纺织品,通过回收宝特瓶织造再生纺织品,为环境保护尽力。现在致力于研发时尚机能与智慧型纺织品,结合多功能,开发更高级的材料,从而设计智慧型纺织产品。
黄伟基表示,在面临内外压力时,穷则变,变则通。业界应互相激荡,以协同合作代替零和竞争,度过难关。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头及产业的文化特质。
在美国宣布制造业回归计划后,美国纺织业再次引发关注。美国Frontier公司亚洲运营总监薛飞详细分析了美国纺织业的转型之路,并对中国纺织企业转型提出建议。
纺织服装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也曾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以及就业大户,但在1950~2001纺织业在GDP占比缩减了16%,从业人口减少30%。虽然从业人数骤减30%左右,但纺织业产出维持平稳甚至中间有所增长,转型成效明显。金融危机至今,美国纺织服装业投资以及从业人口继续萎缩,美国纺织业仍旧在转型道路上。
1925年美国环锭纺数量为3800万锭,1980年减少至1100万锭,2001年至450万锭,而现在估计仅150万锭。如今美国纺纱产品结构种,气流纺占比67%,环锭纺20%,喷气纺10%,涡流纺3%。美国纺织业主要通过产业转移,兼并收购,实现专业化、自动化,大量投资于信息系统、管理系统提升,大规模定制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灵活管理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等实现转型。
对比中美纺织业,中国纺织业的优势是:劳动成本相对可控,产业配套能力强,产品齐全;劣势是:企业分散,小企业多,人均效率不高,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能力不足,工艺配套技术匮乏。而美国纺织业的优势是:实现规模化,生产效率高,设计和技术能力强;劣势是:生产缺乏弹性,更注重数量和生产率。
薛飞建议,中国纺织业应基于比较优势进行产业升级,保留中低端,努力向高端迈进,走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提升国际议价能力。同时应努力改变资本市场和人力市场对纺织行业的偏见。对具体的企业而言,薛飞认为,生产型企业应精益生产、减少浪费,经营型企业应数据化,实现快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