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中国的货币增速也许能让中国官方轻舒一口气——当月广义货币(M2)增速为25.5%,已较去年11月近30%的增速出现连续三个月的下降。这意味着,中国从去年年底开始的严控贷款规模、加大力度净回笼资金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不过,货币流动性整体趋紧的情况,仍不足以减轻央行升息的压力。从货币增速放缓的表现上来说,也许可以认为未来通胀快速上涨的动力在减小。不过,由于去年上半年CPI连续出现环比下降的情况,即使今后几个月国内的价格水平不再上涨而维持基本稳定态势,同比CPI也将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的因素而持续走高。
因而,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来讲,2月份CPI同比上涨2.7%,具有标志性意义。由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2.25%,这表明中国目前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CPI)已经为负。央行若在目前的基准利率上按兵不动,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已经进入实际利率为负的时期了。
如果实际负利率的状况得以持续,这对政府的通胀预期管理将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实际利率为负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购买力处于不断缩水的过程中,这将促使它们进行“存款搬家”,把资金更多地用于购买资产和社会消费品中,从而促成通胀预期的“自我实现”。近期,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就表示,根据她在央行供职的经验,央行不会让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持续很长时间。而在上一轮通胀酝酿的过程中,央行在2007年的第一次升息措施就显示出对实际负利率的“恐惧”——2007年2月一年存款利率还在2.52%的水平,但在当月CPI同比增速达到2.7%之后,央行即在3月份升息了27个基点。
也就是说,央行近期升息的大势已定,首次升息的时点最迟也应不晚于二季度。但问题在于,央行若要升息,国际热钱就会因为较高的利率而大幅流入中国,这反而会使得货币流动性进一步宽松,从而给升息的紧缩效果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利率调整同期启动,便具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明显恶化,这主要指美国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就业恶化、“华尔街肥猫”等一系列国内问题,使得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下降——相关民调显示,今年1月奥巴马的支持率从就职时的70%下降到了47%。此外,今年1月初,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也丢掉了绝对多数的地位。
大体上,无论是此前“金融危机责任费”、“沃尔克法则”的酝酿,还是美国对台军售等敏感措施的出台,都可视作美国政府是在国内政治的背景下做出的政策转型。同样,奥巴马在1月末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也推出了一系列更加偏重民生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2010年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就是创造就业;同时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出口翻一番,使这项举措在美国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而促使中国进行人民币升值,在美国政界被认为是缩减美国对华巨额贸易逆差、防止产业转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奥巴马本月也已签署行政令,成立一个由国务院、财政部、商务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扩大出口内阁”。这些就是美国政府近期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不断“敲打”中国的大背景。
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民众不愿屈服于国际压力的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现在这个时点使人民币适度升值,总体上对中国经济却是利大于弊。
首先,从可行性上来说,今年前两月中国出口增速高达31%,已说明中国的外贸状况在持续复苏,这为人民币适度升值提供了基础。其次,2009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涨势明显,人民币升值也能通过降低进口产品价格而降低通胀压力。再次,更为关键的是,如果人民币能真正放弃以美元为“锚”的策略、并实现双向浮动机制(适当幅度的一次性升值或成为一种选择),对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的减弱就将限制热钱流入的规模,从而使得中国的利率调整在应对通胀方面拥有更大自主性。当然,一国的汇率调整从来很难让经济体中的各个利益集团都受益,但从大局着眼,此时调整人民币汇率,也算是一举夺得之策。
在2010年全国两会的答记者问中,温家宝总理称通货膨胀是“一个让我非常感到担心的问题”,“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再加上收入分配不公、贪污腐败,足以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政权的巩固。”从这段表述中,足可见政府对通胀风险的担忧程度。负利率的前景,很可能将迫使央行在近期采取升息措施。与此同时,如同2005年的汇率改革一样,投资者也应为政府在同期出其不意地启动人民币升值进程做出相应准备。
作者为方正集团商学院高级研究员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