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到2019年的新10年,是中国百货业非常重要的10年。这10年,中国百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第八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众专家、众优秀商业企业代表达成的一个大的共识。
经历了上一个10年的快速扩张和发展,新的10年,无论从产业的规模总量,还是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个性化特色塑造等更为精细化的方面看,中国百货业都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新一轮繁荣。
“未来10年,中国百货业不是大有可为,而必将是大有作为。”这是不少百货企业老总的判断。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对此分析指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已经散去,下一个10年,中国百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扩大内需当前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次。应当说,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惠及民生系列工程的建立,都为当前以及未来加快中国百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在这一关键时期,借鉴先进国家零售业的发展经验,加快创新,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乘势而上,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高盛集团也分析指出,中国零售市场的发展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力、且最具稳定性增长的市场之一,中国的百货行业拥有良好的增长潜力。受利好的宏观因素推动,包括收入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年龄结构的特点等,这十分有利于中国百货行业的发展。
持续增加的经济总量提供坚实保障
一国百货业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一般用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量以及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量大致可以衡量。从人均GDP角度看,2008年,中国人均GDP首次突破3000美元。一些发达城市的人均GDP更是陆续突破1万美元。
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深圳市实现GDP为6765亿元,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628美元;2009年,深圳GDP再增长10.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GDP达9.3万元,在全国大中城市当中排在首位。
继深圳之后,2008年,上海和杭州的人均GDP也突破1万美元大关。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GDP总量达到1.37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了一万美元大关,达到10529美元。按照国家统计局现在的测算方法,以半年以上常住人口计算,2008年上海人均GDP已经达到73124元。
杭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杭州市实现GDP为4781.16亿元。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到70832元,增长10.1%,实现了人均GDP1万美元的跨越,达到10199美元。
随后,2009年北京的人均GDP也突破了一万美元。
2009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按照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1755万人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8788元,以年平均汇率折合为10070美元,已突破一万美元。全年,北京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5200亿元,这一标准折合美元都超过了250亿美元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标准,达到了300亿美元的标准。
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秀琴表示: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对北京市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世界银行在划分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时,是用人均GDP来衡量的。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北京市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已经处于中等富裕的程度。而当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以后,一个显著的经济特征就是服务业占比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从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角度看,这几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22元,实际增幅为7.9%;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实际增幅为9.6%;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实际增幅为10.4%;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68元,实际增幅为12.2%;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781元,实际增幅为8.4%;2009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实际增幅为9.8%。
可以发现,多年来全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都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将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居民消费将会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愉悦和享受,注重体验感的获得。现代百货店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倡导体验型消费。
而当一国人均GDP从2万美元—3万美元迈进的时期,是百货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例如在日本,当人均国民收入处于2万美元至3万美元发展阶段时,百货店的增长是最快的。
从这个角度看,强大的经济后盾为中国百货企业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保障。未来10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里,属于中国百货业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扩内需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当前,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未来10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消费对于GDP的拉动作用还将进一步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出6-7个百分点,这是世界零售史上少有的,创198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中,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40210亿元,增长15.7%,农村市场增幅比城市快0.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具体到零售企业看,2009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总额5460.79亿,同比增长13.36%。
事实上,从过去5年的整体数据看,虽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某些年份出现微幅震荡,但总体却呈现出持续、快速上升趋势。
200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到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735亿元,增长22.1%,加快4.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4753亿元,增长20.7%,加快4.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1199亿元,增长21.5%。
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服装类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零售额增长28.7%;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同比增长13.7%;2005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同比增长12.9%;2004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501亿元,同比增长13.3%;
从2004年至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最低为12.9%,最高为21.6%;2009年即使受金融危机影响,也保持了15.5%的增幅;6年间的平均增幅为15.85%,均远高于GDP增幅。
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最终消费支出对于我国GDP的拉动作用也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40.6%,首次超过投资和出口,拉动GDP增长达5.3个百分点;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从1978年的39.4%上升到45.7%,上升了6.3个百分点;全国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23100.7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94.3倍,年均增长速度为16.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为7.7%,相比1978年的6.6%,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09年,即使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消费对于GDP的拉动还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达到了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了52.5%,比2008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指出,2009年,在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在带动社会投资、稳定就业、增加税收、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2010年以及未来10年内,在国家将扩大内需、扩大消费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消费对于GDP的拉动作用还将持续提高。
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商务部将继续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在扩大消费上下工夫,努力提高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商务部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完善城市生活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消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进绿色循环消费;同时健全融资担保和信用保险机制,扩大信用消费。
在这一过程中,以百货行业为主力军的大型零售企业也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此外,30年改革开放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财富。预计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将有望达到40%左右,社会结构也将实现从“葱头型”到“橄榄型”的跨越。当前,随着中国社会改革进入深水区,医疗、卫生、社保、教育、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都在加速推进,未来10年里,一系列关系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问题将有望得到阶段性解决。
从城镇化水平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199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26.2%,2001年为37.7%,至2006年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54.6%、40.4%和35.7%,我国整体城市化率是43%。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尤其是中小城镇化水平明显加快。
当人们逐渐安居乐业时,消费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对于时尚、流行产品的需求加进一步放量。而百货店由于体验功能的日渐增加,以及服务水平的日渐提升,正好满足了消费者相对中高端时尚的物质消费需求。
更紧密联手本土品牌带来新赢利点
从中国一批自主品牌的成长来看,未来10年也将为国内百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历了此前1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国内在各个品类当中已经成长出了一批优势本土品牌。例如,男装领域的雅戈尔、七匹狼、马克华菲、利郎、劲霸等,女装领域的白领、玛丝菲尔、例外等,休闲装领域的美特斯邦威、森马、以纯等;运动装领域的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等。
未来10年,这些品牌所属的企业集团将进一步长大、扩张,实力进一步增强,优势品牌无论从设计水平、品牌文化、营销理念、渠道建设、管理水平等哪方面看,都将再上台阶。“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本土品牌将涌现出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国服装协会领导人、一批中国优秀企业老板和服装设计师都不约而同地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红蜻蜓鞋业集团董事长钱金波分析指出:未来10年,我感觉中国的时代将会到来。中国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化,具有中国元素、同时又融合国际时尚理念的东方品牌未来大有希望。未来10年,中国的80后和90后将是主力消费人群。这两代人,生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对于商品、对生活、对购物的理性程度也将增加,由于祖国的日渐强大,他们更加热爱祖国,对于本土文化也将更加认同。这些都给本土服装服饰品牌以及百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本土百货店将逐渐减少对于国际大品牌的过度依赖,给大牌倒贴各种费用却并不赢利的现象将会有所改观,越来越多的百货企业将会更加理性,会倾向于从自身企业定位、个性化特色塑造、自身货品特色营造等多个更加科学的角度,更加紧密地团结起一批在设计、营销、管理、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实力的本土商业品牌,尤其是具有鲜明特色、风格突出的设计师品牌,寻求共赢发展,真正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而这种依托于本土优秀品牌之上的共赢发展,也将为未来10年国内百货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自身创新升级加速迎来新一轮繁荣
从百货业自身的发展看,新的10年,也将迎来产业的新一轮繁荣。
8年前的2003年,当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举办第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时,关于中国百货业的发展走向问题业界还是一片悲观论调。
亚洲金融危机过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百货店销售额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这无疑影响到了国内百货业的情绪。中国加入WTO后,零售市场逐步放开,一些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经营规模和经营理念等多方面都具有优势的外籍百货店、大卖场,也在此时加快了在国内市场的跑马圈地的速度。而此时的国内百货企业,经营规模还普遍偏小。据统计,当时约有2000多家在1万平方米左右的百货店。
大型超市、便利店、零售店铺、购物中心等多种新型业态的迅速兴起并发展,也使百货业的市场份额被瓜分不少。2000年-2003年这几年,国内连锁超市、大卖场、家电专业店等商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使传统百货业的销售收入和毛利率有所下降。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购物中心模式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甚至引发了一场中国城市商业地产运动。
加之多年来惯性的、相对粗放的经营思路,使当时的百货业处于微利时代。据统计,当时国内百货业的整体利润率只有1.48%。
种种因素重叠在一起,使当时的业界弥漫着一片悲观情绪。于是,这年,第一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把话题定为“中国百货业是夕阳产业吗?”以此希望引起业界对这一问题的大讨论。这种情绪一直到2004年上半年都还尚未散去。这从2004年春天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的话题设定就能看出来——“为了中国百货业的明天”。
然而,就当人们还多少有些迷惑时,市场以响亮的数据给了业界坚定发展、走向未来的信心。
2004年下半年以后,国内百货业销售收入和利润率有所回升。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在中国排名前30家的连锁企业中,百货店2005年的销售额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25.7%,增幅较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全国百货业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7%和2%。2006年,中国百货商业协会214家会员百货店的总营业额同比增长18.8%,而利润增速高于营业额增速,同比增长了19.8%。
不少百货业经营者在谈到此点时指出:我们感觉,2005年、2006年左右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关口。从这一阶段往后,中国百货业开始更加认真地思考经营的创新和提升,思考转型,思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思考追求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未来10年,必将是中国百货业继续蓬勃成长的10年。
到了2009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的204家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4016亿,比2007年增长了16.9%,主营业务利润29.7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1%。
2009年,依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对60家零售企业进行的抽样统计,这60家企业当中,销售规模10亿元以上的占到了50%。数据显示,60家样本企业共实现销售额2007.6亿元,比2008年增长19.5%,增速比2008年提高了3.8个百分点,平均每家企业的销售额为33.5亿元。2009年,有49家企业的销售比上年有所增长,增长的量占60家抽样企业的81.7%。
事实上,从横向角度看,中国百货业当前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已经是一个足以令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百货店艳羡的数据。
在中国百货业冲开金融危机阴霾、自第三季度销售强劲反弹的2009年,日本百货业却经历了连续第13年的负增长。
2009年,日本百货业的零售总额为65800亿日元,同比增长-10.9%,这也是日本百货业连续13年来的负增长。2009年,美国零售市场的增幅虽然没有日本那么差,但也只实现了2.3%的增长。尽管这个数据对于美国零售商来说已经非常值得欢呼雀跃,但显然,与中国同行取得的成绩相比,他们没有理由太高兴。
可以发现,多年来,百货企业的竞争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进一步加强,尤其是一批在品牌、规模、资金等方面具有实力的优势企业,竞争优势日渐明显。未来10年,这一现象还将进一步凸显。
湖南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志强分析指出:传统的国内百货业国字号比较多,但未来10年,市场更加开放,民营资本的力量将更加活跃。一批本土百货企业日趋成熟,它们善于学习,敢于大胆尝试,越来越善于创新。无论从经营特色、还是经营模式、业态创新哪方面看,国内百货业都会出现一些新成果。前10多年的积累,使它们在接下来的10年会产生一些好的结果,这会进一步提升国内百货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