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工人的崛起,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用工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颜丹是光明集团由于招工不足,从淮安一所职业中学签来的37个即将毕业学生中的一个。因为没离开过家,父母不放心,19岁的她是37个学生中最后一个来报到的。她同宿舍5个同学中,已经有3个跑回老家了。虽然她说准备再坚持一下,不过也表示,“看她们回去,我也有一点想家。”
3个回家的女孩中,胡小云又返回了光明,因为“在家里很无聊”,而且只有在这里实习满6个月,才会拿到毕业证。回来前,胡小云担心车间主任会责备她,没想到,主任不但没批评,还马上给她安排了新的岗位。不过即使如此,对于6个月以后的去留,胡小云还是表示,“到时候再看看”。
4点45分到5点15分,下午和晚班之间的休息只有半个小时,颜丹她们去吃饭,馒头、泡面、饼干,食谱简单得出奇,颜丹说,她们经常吃这些东西,“在外面肯定要节俭一点,觉得挣钱好不容易。”
这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些对80后、90后工人不能吃苦、对金钱没概念的说法不同,“我觉得还好,我们留下的这一批,都挺能吃苦的。”颜丹说。
相比他们的前辈,这些80后、90后的工人,显然也有着更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20岁的胡小云因为不满家里的生意而出外闯荡,她说家里根本不需要她挣钱养家,因此她出来工作也不是因为挣钱,她有自己的理想,“我不能一辈子靠父母,还有就是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她希望将来挣多了钱,可以回老家开一家服装店。
谈起理想,在学校学服装设计的颜丹也说想自己当老板,“自己开一家服装店,应该比这里轻松,没那么累。大家的理想差不多,都是自己做老板。”
独立的思想和对理想的憧憬,使一些年轻工人离开了工厂,不过使这些逐渐成为一线车间主力的80后、90后离开的,还有其他一些重要原因。
事实上,新生代工人的崛起,已经成为现阶段企业用工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方面都非常关注,直接挑战了服装企业原有的用工机制。
比如现在的80后和90后,对工作期望都有明确的想法。苏州汇思人力资源搜集了长三角900个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表明,目前这些拉着拉杆箱的年轻人,与当初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职业期望、物质和精神享受的要求等方面都要明显高于他们的父辈。
第一代农民工工作之余就待在住的地方,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其他方面的开销非常少。新生代农民工则不同,他们认同城市里人们的消费习惯,希望融入城市。就像颜丹和她的同学,都更愿意把钱花在其他的地方——周末时一起去逛街,买衣服、鞋子。
来自人力资源市场的消息则是,新生代农民工换工作的原因更多元化,除了为涨薪外,也有难以忍受非人性化管理等精神方面的原因。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招工的另一“招牌”条件,尤其是对有工作经验的外来务工者而言。
服装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多企业还在延续老办法,通过压缩人员成本,来提高产品利润,有的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人才问题,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留住人才,使得服装行业一线工人流失非常严重。
而对于一些高级人才,问题则来自其他方面,甚至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