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中央提出把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作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这决定了扩大消费仍是2010年国内商业零售领域最为关键的词语和基调。
3月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2010年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就是其中的一条。
报告指出,“巩固扩大传统消费,积极培育信息、旅游、文化、健身、培训、养老、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扩大消费信贷。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努力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我们一定要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实惠。”
下半年,值“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国家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第二条即为“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纲要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在此纲要中,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首次排在首位,将成为未来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力,由此可见扩大消费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
利好政策持续 消费市场形势喜人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对上一年度进行工作总结时,这样描述:“2009年,我们鼓励消费的政策领域之宽、力度之大、受惠面之广前所未有。中央财政投入资金450亿元,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和农机具购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6.9%,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作用在2010年持续显现,对于扩大消费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优惠政策及各大卖场促销活动的刺激下,全国绿色节能家电市场呈现井喷态势,大屏幕平板电视、节能型冰箱、智能型洗衣机和低碳、环保家电受到热捧。
另据统计,今年1-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6730万台,实现销售额1504.1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倍和1.8倍。其中,冰箱510.2亿元、彩电416.3亿元、空调162.3亿元。累计销售额前5名的地区是河南192.4亿元、山东159亿元、安徽122亿元、四川97.6亿元、河北97.5亿元。
最为重要的是,进入2010年,虽然欧元区和美元区经济复苏迹象仍不明朗,但中国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据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
在向好的宏观环境和各种优惠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今年我国消费市场增速明显快于去年。
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消费品市场平稳较快增长,热点商品持续旺销。
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24亿元,同比增长18.4%,比1-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1亿元,同比增长18.7%,比10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0429亿元,同比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795亿元,同比增长16.0%。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5913亿元,同比增长18.0%;商品零售123311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商品零售中,11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400亿元,同比增长30.7%。粮油食品、饮料烟酒657亿元,同比增长 31.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596亿元,同比增长20.4%;化妆品80亿元,同比增长15.0%;金银珠宝115亿元,同比增长67.0%。
1-11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51731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6569亿元,同比增长2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5177亿元,同比增长24.5%;化妆品797亿元,同比增长16.0%;金银珠宝1137亿元,同比增长45.8%。
而在2009年,1至11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2008年同比增长15.3%,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
可以看出,2010年前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2009年同期3.1个百分点。
事实上,商贸流通业是与消费市场联系最为直接和紧密的产业。当扩大消费上升为国家战略,商贸流通业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而在商贸流通业中,百货企业和购物中心是最主要的力量。1-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6730万台,实现销售额1504.1亿元
根据2009年的数据,居民消费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释放出3353亿元的消费需求。按照我国GDP年均8%的增速测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5000美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国开始进入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按照我国本世纪以来最终消费年均增长11.6%测算,预计2015年我国最终消费将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可以发现,当下的商业零售业正在迎来黄金期。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指出:“百货零售企业一定要把握住当前的这种大好机遇。”
他分析道,2010年明显感觉整个零售行业比前两年增幅明显。扩大内需当前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已经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次。应当说,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惠及民生系列工程的建立,都为当前以及未来加快中国百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在这一关键时期,借鉴先进国家零售业的发展经验,加快创新,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乘势而上,是中国百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扩大内需 需要长效机制作支撑
扩大消费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长效机制的建立和配套。
据有关统计,近10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不断下降,居民消费率从2000年的46.44%持续下降至2009年的35.30%,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2000年的0.516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0.351。
事实上,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明显偏低。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同期居民消费年均增长8.8%,比前者低1个百分点,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
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而美国为70.1%,印度为54.7%。可见,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从绝对数字看,按照国际可比的最终消费支出额计算,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折合21470亿美元,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五位。当前,美国的最终消费为125168亿美元,我国目前的水平只有美国的1/6。而且美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6,这就意味着,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只相当于美国1/36的水平,差距悬殊。
对此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副司长王选庆指出,消费率长期偏低,要维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必更多地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而后两者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制约因素愈显突出。因而,低消费率下的经济增长方式今后是难以支撑和不可持续的。只有消费的稳步提升,才能够弥补投资和出口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长期来看,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是支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为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消费所发挥的稳定剂作用更为突出。
有分析人士则指出,这表明从长远发展的视角看,中国巨大消费潜能的释放还没有到达转折的拐点,至少还远远没有到发力阶段。从目前发展形势看,着力扩大消费这一战略进程的明显启动还取决于加速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各有关改革进程的实质进展,如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程、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加快改善针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环境等。1-11月,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金银珠宝销售1137亿元,同比增4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销售5177亿元,同比增24.5%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着重指出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纲要指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若他们皆能乐有所居,老有所养;当他们不再为孩子的高昂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等多种费用而愁眉苦脸,那时,才将真正迎来消费的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