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企业的细犬
我第一次知道细犬,是在2006年的春天。
那一天,天气不算明媚,我从河南郑州特地跑到临近的新密乡下,只为看看真正的中部乡村服装企业。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一进厂子,两只细犬热情地冲了上来,亲切地嗅我。看着它们狭长的脸和纤细的长腿,我感到很新奇。它们显然很快乐,毫无拘束地奔跑在院子里,看到外面一只猫跑过,立刻冲到栏杆边大叫起来。
这是一个宽阔的大园区,前面是办公室的平房,后面是几层楼高的厂房,我对厂房的经印象不深了,但是,这个厂子的车棚我至今都记得。很多很多的摩托车,排列整齐,车身都很干净,不锈钢的部分闪着明亮的光。工厂里的人告诉我,这是工人们的摩托车,他们下班后都骑着回家吃饭,晚上住在自己家里。也有外市或者附近乡镇的工人,不过不太多,住在工厂的宿舍里。
我离开这家工厂的时候,一只细犬跑到办公室门口张望,我摸了摸它的头,它很享受地接受了。
在以后几年的采访中,我去过南方很多服装厂,有的规模很大,有的非常规范,有的宿舍条件也很不错,工人们则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每天住在宿舍里,只有过年能够回家。于是,我常常想起新密的那家乡村企业。对那些工人来说,一份能够每天回家的工作,是一份有幸福感的工作,也是一份有尊严的工作。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和生存。
不久前,我又到河南采访,听说那家乡村企业已经扩大规模,并且,那些细犬们还在。
被平价快销与B2C冲击的5年
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平价快销席卷而来的2006年到2009年,时尚经典被平价品牌颠覆、服装商品在网络上的交易盛行起来。更多消费者能够在平价定位的品牌领域作出选择,并且可以选择网络交易的买卖平台。这些不仅改变了服装市场竞争阵矩,也改变了消费风向。
近5年,您不能不了解这6个品牌——紧随时尚风向的亚洲平价快销泰斗“优衣库”,广告铺天盖地的电子商务航母品牌“凡客诚品”,美邦旗下最具明星气质的新生品牌“ME&CITY”,网络原创民族风品牌“裂帛”,从因纽特人那里得到灵感席卷全球的品牌“UGG”,由邮购起家拉开实体店阵势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麦考林”。
如果这六个品牌中您只知道其中的5个,说明您是行业专业人士;如果您知道其中的4个,说明您是时代中的流行骨干;如果您只知道3个,说明您是对市场流行趋势有一定的嗅觉;而如果您只知道2个,或者2个以下,说明您真的out了。
而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关于这六个品牌的一些关键词——平价、B2C、快销、实用主义、量贩升级、集成店铺以及民族风格化。这些不仅是这5年以来孕育诞生并发展起来服装品牌的速成途径,也反映了时代流行趋势风向的特色。在中国市场,这些样式、购买方式、风格趋势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占据整个市场时尚品牌的数字表盘。假如说在2000年到2005年是洋品牌进驻中国,中国时尚品牌向高级成衣冲锋挑战的5年,那么从2006年到2009年可以说是中国服装行业进军平价快销与电子商务的5年。
追随也是一种成长
2009年底,“中国16大奢侈品城市排名报告”引起了时尚界关注,消息出来后,我做了一篇追踪报道,那次采访得到的一些信息,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时尚市场在过去五年里的巨大变化:“截至2009年12月底,国内44座城市中大约有226家零售商将自己显要位置给了时尚奢侈品品牌,这些排在世界前100位的时尚大牌们,已经在国内开设了1,344家专卖店,销售数字可观。”
“大牌”镇店已经成为近年国内零售商业所推崇的模式之一,中国市场热情的对国际大品牌敞开大门。
而上千家国际大牌专卖店,催促着中国时尚在痛苦中成长。
百货店与时尚奢侈品品牌展开的是“割肉般的对话”,要贴补价值不菲的装修费,要清理周围与大牌不衬的品牌专柜,甚至很多百货店在筹建装修时就按着大牌的标准进行设计。而这100多位时尚大牌不断挤压,中国时尚品牌在主流百货公司与购物中心的一层再也难觅踪影。
但“割肉”也好,冲击也罢,随着大规模“名牌拜物教”涌现,中国消费者在大牌的蛊惑下,快速踏上名牌体验之旅,也推动着中国时尚产业必须要跟上节奏,迅速调整步伐,向国际大牌学习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销售、职业化管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学着围绕名牌符号,建立一种氛围与令人憧憬的形象,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慕的变化,白领的精彩,以及空泛的伪名牌退市。
中国时尚市场与奢侈品之间的对话仅仅是个开始,处于炫耀期的中国消费者还在经历蜕变,未来他们会更具有鉴赏力,对于本土品牌来说,在压力下追随有时候也是一种成长。
理念在成熟:我不想当老大
把自己吹嘘成老大,“行业第一、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是很多中国服装企业的通病,我曾经在很多的企业广告宣传中发现,“最大的、最先进的、最好的”这样的字眼,似乎只有争了第一,才能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才能证明公司的实力。但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很多人和事,让很多曾经在行业内第一的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生死边缘,比如缝制设备龙头企业飞跃的折翅,比如印染上市公司江龙控股资金链条的断裂和老板的外逃,比如山东樱花纺织企业的破产重组等等,它们曾经在各自的领域内风光一时,都曾经是本行业发展的典型。在人们震惊于这些优秀企业“生死一刻”的同时,也给这些以往惯于做老大的企业上了深刻的一课:企业规模扩张不能过度,如果单纯追求规模,就会陷入靠圈地扩张、从银行大量贷款来获得支撑,这样一旦遇到国家宏观调控及银根紧缩,这些追求规模的企业就会面临资金断裂困境。
所幸的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大多数服装企业老板开始变得成熟和理智。这两年,在与一些企业老板的沟通中,明显感觉到他们的务实和理性,无论是企业发展还是产品线布局,都会事先充分调研,不再拍脑袋决定,我想,从这个层面,我们都应该感谢金融危机吧。
资本化猜想
当2007年末百丽对森达的16亿元收购案完成时,惊叹之余的我们并没有预测到,百丽相对不那么引人注意的竞争对手——星期六鞋业竟然也在两年后上市了。
过去的5年,是服装业高度资本化的5年。
中国动向的“突然崛起”,在其时尚加体育的新概念成功营销背后,让我们难以忽视的,是其与摩根士丹利签订的对赌协议。中国动向赢了,像一夜冒出来的KAPPA品牌成为了眼下行业“主流”。
而每年都有的“上市潮”,以及上点规模的服企就有房地产业务的现状,则集中体现了“十一五”的高度资本化特征。
在这5年,服装业的初步积累接近完成,企业开始变得不缺钱,国内市场也呈现饱和态势,于是,更频繁的多元化,更激烈的产业整合伴随而来。
门槛逐渐在提升,商铺的价格在2007年达到顶峰后,有望于眼下再次冲顶。与此同时,不缺钱的一线品牌正在大力推进大店计划,加上疯涨的采购、用工成本,留给中小品牌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小。
整合不可避免,资本化潮流出现的本身即表明产业整组、洗牌的加剧,因为产业开始有足够的资本实力来“承载”行业间横向的“巨变”。
由此,在“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将要到来之际,资本化了的服装业也给予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会发现谁会留下,而谁又将离开?
不愿再见的苍凉“奇观”
2007年,我跟随报喜鸟“见证文明、见证真情”探访母亲河大型活动一路,那真的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那时候,还没有到全社会低碳环保总动员激情澎湃期,对于中国人来说,“环保”还只是浮在书面上和理论范畴内,却鲜鲜亮亮刻在报喜鸟活动宗旨里的探寻课题中。
历经半个月,12辆越野车一路沿着黄河6000多公里前进,经过15座城市,攀上4000多米的高原。
我们走进森林,加入了黄河岸边工业污染的探索行列,探访“植树人”殷玉珍让我们都感到了震撼和感动,这位瘦弱的女人与风沙、荒凉甚至死亡搏斗几十年,将毛乌素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
可是,那个时候,全球天气已经出现了反常的征兆,刚过九月,当我们驶到青海,离西藏边界雪山上的黄河源头已经很近,青海却突然大雪纷飞。
刚刚入秋,西宁市区的树上,绿叶还很茂密,原本充满着柔柔的暖意,却在一夜之间被大雪袭击,第二天,所有的绿叶被积雪压得直不起腰,那个怪异而苍凉“奇景”,已烙在记忆里。
正是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最终阻挠了我们登上雪山黄河源头的脚步,那份遗憾可以带给我们永久的思索。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这个地球似乎越来越不安宁,初秋大雪不再是奇闻。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史无前例地成为全球关注的聚焦点。2010年,中国服装产业将“低碳环保、绿色时尚”纳入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和社会责任体系……
而每每想到“绿色”,我都会想起那片绿洲、那场大雪,和那份遗憾。
醉于时尚 弹指经年
每年两次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们都汇聚京城,往往借此会与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各种方式的交流,是那种摈除了职业身份的很深入的交流,也每每通过这样的交流,真正走进设计师们的世界,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
那年,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针织设计师第一次出现在北京的时装周舞台上,那场发布,她用几何解构的设计手法,将柔软的针织品营造出强烈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打破了针织设计的惯有样式,赢得赞叹。之后因了朋友的介绍和她认识,随之便在那一届时装周的最后一天晚上,约了喝酒聊天。
记得是在工体里的某家杭州菜,菜做得很精致,位置似乎是阁楼,小而精致。就在那直起腰便可能会碰头的地方,自己倾听着一个设计师寻找梦想、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艰难历程,感同身受着她的每一次艰难选择,每一次在困苦中的奋勇。好似凌晨两点的时候,吃饭的地方打烊,便转场去三里屯南路的一家静吧,继续喝酒继续聊天,酒吧里的一个伙计趴在桌子上等我们走。忘记那天晚上两个人喝了多少,聊了多少,当酒尽天明,谈兴正酣的我们却突然发现,她是要一坐个小时后的飞机走,于是疾撤。
数年过去,那位设计师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追求,也不断能看到她在各方面的前行成果。但至今,仍深刻记忆那夜的酒和聊天,也许正因此,才真正走进一个设计师的世界。
感谢那直爽的设计师,及那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