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上月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再次声称人民币“被大幅低估”。但他也提出了一个在这场汇率争论中经常被忽略的观点。这位美国财长说,按名义值计算,人民币年均升值6%,但如果按实际值计算,升幅要大得多,因为“中国的通胀率远高于美国”。把通胀纳入考虑,“人民币每年大约升值10%”。
暂且别去管这个数值是否准确。更有趣的是相对通胀率会影响实际汇率的说法。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出口(相对于内需),而美国的问题恰恰相反。美国亟需改善经常账户(目前其与产出之比约为负3.5%)。这要求减少国内消费,扩大投资和出口。
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美国企业必须加大投资。根据Smithers & Co的数据,美国私人非住宅固定投资占产出的比例仅为9%,比日本低三分之一。其次,出口企业需要藉由美元实际贬值来提升竞争力——尤其是相对于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的货币。于是就对中国严厉谴责。
这里隐含着一个问题。果如盖特纳所言,美元实际汇率——比如说,对人民币的汇率——需要贬值,那么,美国相对于中国的通胀率越低,对美国越有利。问题在于,美国当前货币政策显然在鼓励通胀,而非通缩,而从周三公布的高于预期的生产者价格指数来看,货币政策在这点上颇为成功。正如中国所知道的,经济政策的目标和结果可能相互矛盾。
Lex专栏是由FT评论员联合撰写的短评,对全球经济与商业进行精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