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用工,前几年的普遍现象是:每当工人因对每月一千多元工资不满,而提出涨工资要求的时候,很多工厂的负责人会说,现在的工人这么多,这个工资水平你不做,有很多人抢着做;但是到了最近两年,情况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工人直接提出的每月两千元至三千元的工资要求,如果你不给,那么会有更多的企业抢着给。这一切缘由,都来自于用工荒。通胀预期下的国内市场购买力下降,是工人对工资不满的导火索,而用工难的尴尬,似乎也不像前两年那样仅限于南方几片区域,蔓延至全国的态势让很多中小型服装生产厂颇感苦闷。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作为业内较大的纺织企业,虽然没有遭遇到令企业停工的用工尴尬,但是用工问题依旧让总经理徐建民很头疼:“纺织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很多。现在的工人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就业观念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提到工资,很多工人都会说,衣服在涨价,粮食在涨价,还按以前的工资给,只能喝西北风了。而我们不想让熟练工人流失,不想让技术工人流失,更不想让产品质量下降,怎么办?涨!于是在2010年,三阳纺织不断地为工人涨工资,直到人均工资都提高了20%以上,才平息了工人流失的危机。在三阳山东生产基地,很多工人交完五险之后都可以拿到2400元左右的月工资,在山东这样一个物价并不算高的地域,已经算是不低的收入了。”
但这也并不是皆大欢喜的结局。面对2011年通胀预期将怎样影响企业的走势,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道出了徐建民的担忧。“不光是涨工资,原材料的大幅度上涨在增加着产品的成本,而流通效益的紧缩又降低了消费的需求,企业可流通的资金有限,内忧加外患让很多企业都艰苦重重。”
通胀预期的影响对于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面对即将到来的三月用工高峰期,很多纺织服装工厂已经提前拉开了招工大幕。为了招揽那些不急不缓的工人们,很多工厂开始罗列优惠待遇,甚至连伙食标准都写进招工细则,希望以此留住工人们的脚步。这一场通胀预期下的年初“飘摇”大戏中,那些急着“谢幕”的企业家们,却发现真正的工人主角们依旧姗姗来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