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年初各项消费相关数据均降至低位
* 扣除物价因素,今年实际消费增速恐回落
* 政府对消费寄予厚望,希望提高消费率
* 实现难度大,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国政府一直寄望于消费成为拉动经济成长的主动力,以最终实现结构转型。不过"十二五"(2011-2015年)开局之年低迷的消费数据则显示,通过提高收入这剂"慢性中药"来刺激消费,似乎药力仍有些不够。
分析人士并预计,今年消费增速将持平或略低于去年。政府应尽快将个税起征点上调,中小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实到位,并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种植、流通及销售环节的补贴和支持力度,让老百姓实际收入增幅"跑赢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央行2月信贷数据中的住户短期贷款几乎零新增,这在过去五年里是没有的,...真是很令人吃惊的结果。这说明老百姓都不刷信用卡了。"招商银行宏观分析师徐彪指出,2月住户短期贷款新增仅6亿元人民币,为历年罕见。
中国央行一季度问卷调查则显示,只有14.2%的城镇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为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同时有85.8%的居民倾向于储蓄。
尽管有春节假期这一消费旺季因素,但中国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仍回落至15.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後则仅为10.9%,创2008年2月以来新低。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亦降到99.9,为连续第七个月回落,且数据已低于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
"真正的有钱人的消费是平稳的,年收入10万以上的消费波动很小。"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称, "现在减少的主要是那些确实是钱不多的,觉得他的购买力下降了,所以他不敢消费了。"
为此他建议,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步伐,让老百姓的钱包尽快地鼓起来,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目的就是让老百姓心里踏实,第一通胀没有那麽严重,第二收入完全比物价涨得快,"心理一踏实就好办了,现在消费不振很大层面上是心理问题。"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居民收入增幅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而个税起征点调整方案也将在年内出台,这些都将不同程度提高居民收入。规划中关于消费的目标是: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36%上升至2015年的42%-45%,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加大。但同时物价居高不下,居民储蓄意愿强烈,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因素也在拉低消费热情。
**短期消费提振难度大**
尽管所有的受访者都普遍表示看好长周期下消费增长的大趋势,但短期增速能否提高,消费率能否提升,则还有待观察,特别是在今年物价高企的情况下。
"我们看的是比较长远的,三到五年,五到十年,"德邦证券分析师李项峰认为,总体来看消费还是比较好的;但短期看,肯定是要受到物价影响。
徐彪则担心,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今年年初开始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经济增长,全社会的资金运用成本在上升,导致经济降温。他并认为,现在仅仅是一个开头,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还会持续地看到数据低于预期。
国泰君安证券则将今年消费增速预测由此前的19.8%调低至16.7%,理由是经济和物价的走势已经对消费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
"有些消费很难刺激起来,。。。(比如)家电下乡其实是把未来消费提前到当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称,预计今年消费增速仍将在18%左右,消费率的增长也不会太明显。
扣除价格因素後,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9年实际同比增速为16.9%;2010年实际增速为14.8%。2011年市场普遍预期全年物价增速为4%左右,若全年消费增速在17-18%之间,则扣除物价後的实际消费增速恐将继续回落至13-14%附近。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指出,消费总量的扩张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收入增长外,还跟收入分配、社会年龄结构相关。收入分配不均不利于消费扩张,导致消费畸形(奢侈品在中国市场很大);而从乐观的方面看,日趋老龄化的社会结构则决定了消费率一定会不断走高。
尽管如此,大部分投行还是将消费概念股作为今年推荐的重点板块之一,中金公司建议投资百货店和其主力销售的各类品牌消费品。零售板块中建议重点关注行业龙头新百联和王府井,以及估值较低的广州友谊、合肥百货和苏宁电器。
而高盛亦将中国白色家电行业首次纳入研究范围,认为2011/2012年竣工的大量保障房将推动内需增长。对格力和海信科龙H股的首次评级为"买入"。
**政府需更"给力"**
中国政府三令五申表示要提振内需促进消费,但分析人士建议,在落实中,更应保持政策连续性,并加快细节政策的推出落实步伐。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未来五年的重大政策导向包括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社科院最新发布的蓝皮书就称,在当前要促进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消费刺激政策和收入增加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中国国务院本月初已宣布将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额(起征点),并调整级距级次,以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对于提升消费率,我觉得需要加大力度,也不是说没有希望。"潘建成表示,"现在两会刚刚通过十二五规划。改革需要有一个过程。这段时间是比较难。一旦收入增长的效应出来了就是另外一个情况了。"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目前,即使看好消费板块的投行也不敢将"十二五"的消费增速预计到这麽高,普遍在15-17%左右。力挺商超零售板块的德邦证券,对未来五年的消费增速预测则是年均增长15%左右。
"可能像上海这种大城市消费已经趋于饱和,但是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扩容潜力还是很大的。"李项峰认为,除了正在进行中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措施,政府稍早提出的发展区域经济,"农(村)超(市)对接"等措施,也将提升全社会消费容量。
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比率预计将从目前的47.5%升至51.5%,这部分增量将成为城市消费不足的有利补充。而开放户籍制度,允许更多的人留在城市消费,也是间接提高消费的可举政策之一。
"如果鼓励农村人口进城,假设一个农村在城市务工人员带两个人进城的话,2亿农民工就会变成6亿人的新的城市消费力量。"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