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28日,2012年棉花期货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和讯网进行独家网络直播。长江期货公司研究咨询部经理黄骏飞在论坛上对期货市场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对纺织消费和全球供应做了深入的分析,分析了中国棉花市场的成长期,系统风险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经营决策能力史无前例的增加了。对于棉花市场,黄骏飞表示棉花的需求还是刚性的,供应是周期性增长。
以下是讲话实录:
黄骏飞:今年的市场大家都非常关注政策,中储所在400多万的资源量,实际上中储的一举一动都后市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感谢中储信息中心给我与在座各位老总交流的机会。
我的主题分四个部分,在座很多朋友对我们公司非常熟悉,应该说我们公司在棉花领域近几年做得非常突出。特别在2010年和2011年,如果大家关注郑商所的持仓就可以发现,2010年最大的盈利席位是长江期货,基础头寸盈利额超过15亿。2011年空投最大头寸盈利额也超过12亿,这两年综合盈利额在棉花领域是近30亿的盈利额。为什么我能够做到这样?实际上和在座很多企业、很多朋友分不开。实际上我们一直专注于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在我们公司服务的涉棉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这一块整体的资源量遍布全产业链,从政府机构到金融机构。
谈到这个体系的服务,我们整体服务包括设立专业的棉花部门,为产业做相应的服务,为棉花产业在三农领域的应用,在涉棉的棉花和纺织类公司怎么获得最大的利润做一些服务。实际上很多人说什么是期货市场?为什么我要参与这个市场?有些类型的企业可以不参与期货市场?为什么做大宗商品的企业一定要参与期货市场?实际上感觉是这样的,大家会发现大宗商品最大的风险,品牌附加值往往不是特别高。如果是快速消费品,如果是终端类产品品牌附加值提高,如果品牌附加值高,单利会非常雄厚。但多数的大宗商品企业没有安全壁垒。它的产品和原材料随着产业、行业原材料价格波动,收益产生剧烈的变化。包括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听很多纺织厂说在近20年来最好的效益的时候,但到2011年的时候这个话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是我们公司的产业服务,产业服务包括领域荣誉,与大家做一个交流,包括我们的个体化服务体系,全产业链服务。所谓我们对行业的全产业链服务在于哪里呢?在于我们不是为客户提供一个简单的价格判断,简单的所谓预测和咨询,我们在于全产业链的构筑。我们认为深度介入一个产业,我们接触的绝对不是一个单向的,或者单方面单向或者单方面双向的互动。不是期货公司和企业客户的联系和互动,这个领域涉及到全产业链的环境,包括产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的最基层个体,甚至包括棉民。
为什么要做期货?实际上期货市场是什么呢?在2004年以前很实体企业对期货市场的理解,觉得期货市场是不是风险巨大?但2004年以后证监会提出服务实体经济之后,这发生了很大的观念变化。首先我们对期货市场的理解,它是一个市场。市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买和卖的机会。实际上中国期货业协会做投资者教育丛书的时候,针对每一个品种做了大量的案例教育,棉花版由我们撰写。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管我们总结出八种模式还是五种架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市场,是创造机会的市场。最开始我们接触很多企业,他们说参与这个市场的时候很谨慎。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机会?期货和现货价差的机会。当然,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更多的价格机会。1973年我们国家在白糖期货市场就已经有所动作,近几年棉花期货市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在2009年以前参与的主要群体是生产商,为什么呢?因为市场上在2004年至2007年,整个市场的定价模式是什么?是成本定价和期货定价。2004年至2007年,2004年以前很多涉棉的生产企业他们采用的是成本定价模式,集中收购、分散销售。收了以后到底今年是涨还是跌不知道,一年赚一年赔,这种情况非常多。但2004年至2007年,棉花期货市场上市以后,包括湖北、山东、新疆等主产棉花的省份,首先有一批企业开始发现期货市场的定价机会。期货市场当时的价格居然比现货市场,在1.6-1.2万的价格波动的时候,居然高出2000元/吨,这是一个显著的市场机会,这是一个傻瓜都能挣钱的机会。这就造成了整个市场当中由成本定价转为期货定价,我们所在的华中区就是如此,就是以期货价格减掉利润额,预期成本和费用值,确定自己的收购价格。我记得最先采用这个模式的企业,由很小的银行贷款量,当时银行贷款量不足1000万,仅仅3年不到的时间,银行贷款量达到3.8亿市场,这就是他最先发现的制度性机会和市场机会。
期货市场首先是一个市场,其次什么是期货?期货本身而言,无论是哪种模式、哪种价格,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道理是我们担心什么?我们需要对这个市场进行对冲。如果担心价格上涨就做买入,如果担心价格下跌就做卖出,无论是生产商、消费者都是这样。
回到棉花期货市场,棉花期货市场的定价模式这几年不断地转换,2004年以前的成本转换到大家学习外资ABCD几家,这几家很多都是我们的客户。他们从基差定价模式,很多企业参考和学习。学习这样的定价模式以后,市场上开始采用期货定价。2009年至2010年,中间穿插2008年,2008年是政府定价,2009年以后整个市场又转换为需求定价。我们回顾2010年和2011年怎么把握这一波超级行情?我们当时在6月份的时候,我们判断市场价格的基本理念,我们判断价格的基本理念并不仅仅是判断供大于求就会下跌,供小于求就会上涨。我们判断很多方面,包括现货市场的变化,社会库存的变化,影响社会库存变动的趋势,包括期货市场库存的变化。这种不同的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了价格,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观测到三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决定了当时的一波大牛市。当时是纺织企业参与热情最高的一年,为什么?在2009年、2008年以前,整个市场多数时候都是期货价格,在2008年10月份以前,这个市场基本上有95%的时间是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这时候的参与主体是企业。但这之后发现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值,就有了纺织企业介入。2009年纺织企业说这是18年来最好的时期。这种非常好的需求情况,包括当年的广交会市场,这造成了棉纱的供不应求,拉动了纱厂的产能扩张。这种产能扩张,这就是产业套利,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的价差巨大,我就可以扩大生产,产业套利。产业套利,大量扩大自己的生产,扩大自己原材料的储备,就需要在市场大量的采购棉花。我们在棉花上市之初,在7、8月份上市之前,在湖北江汉进行了调研发现,市场上所有的收购主体,包括山东一些纺织厂的棉贩到湖北收购的企业,所有收购主体预期价格高于期货价格1500元以上,即使是这样的现货价格纺织厂的利润仍然很高。期货市场出现与现货市场预期价格的巨大价差。我们到新疆抢不到棉花,在内地收不到棉花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期货市场做一个动态的库存储备,这就是吸引纺织企业积极进入市场的原因,这也是市场形成买入力量的基石。
当时有三股力量促进了行业上涨。产业套利力量、期限套利力量和跨市套利力量。跨市套利力量体现得非常清晰,在棉花行业启动之初,每年的价格高于国内市场。当时形成的格局是美国价格高于中国价格,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而下游价格减去上游价格的价差值达到历史高位,三个价差意味着三类群体做什么样的操作?分别是纺织厂、生产加工商、贸易商和国际贸易商。三类群体没有办法通过进口弥补短缺,没有办法在期货市场,因为现货定价在2万的时候,期货定价仅仅在1.8万,决定了市场上所有都是考虑买入,而不是卖出。但价格达到3万以上,价差力量出现变化,3万以上的时候已经不是现货价格带动期货价格,期货价格上涨有时候会领先于现货市场,价格到3.3万的时候,进口美元到国内成本是3万,国内期货价格3.3万,这就是一股卖空的力量。产业的力量已经发生逆转,在3万以上的时候大家发现棉纱和棉花的价差开始萎缩。产业套利的力量决定了整个市场,形成了一个逆转。大家有兴趣可以看到长江期货在2010年和2011年的持仓情况。回到今年的市场行情,今年市场价格怎么样?包括美国农业部的报告都展现了,今年消费量急剧萎缩和生产量的扩张。今年的供大于求量超过300万吨,中国政府目前的收储量国内313万吨,国外100万吨,是400多万吨。从表面上来看整个市场因为中国政府的收储,从全年的数据来看进入一个平衡阶段。在局部而言市场在反复博弈不同的政策,博弈市场局部的需求,局部供给和需求为定价带来了波动。在预期一致的时候,采购价对市场变动产生溢价。目前来讲美棉的出口量截至前几天的出口周报来看,美棉达到了USDA预期出口的额度。近期使得很多企业没有办法达到足够的配额,配额政策大家在5月份会看到新的消息。中国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说政策预期对市场产生短期的博弈,从长远来看市场最关注的还是下游消费,下游消费到底能不能复苏?能复苏到什么情况?很多人非常关注最近举行的广交会。从前几天的情况来看机电类和机械类出口情况有少许的萎缩,萎缩的幅度当然不到10%,而纺织类出现什么情况?大家可以关注5月1日以后的政策。
从目前的市场价差来看,美棉和市场价差拉到极端值,美棉和配额息息相关,配额就像期权,价格由国内和国外的价差决定。当国内外的价差越大,配额的价值就越高。当然,我们前期在北京办理了一不现在的配额黑市价格,当然配额按照法律法规是禁止炒作的,但黑市价格超过了3500元,意味着很多手上有配额的企业现在已经没有配额,这样利益主体会向发改委申请。发改委主管配额只是处长,他也不能承受配额黑市价这么高的压力。
从全球的数据来看,今年整体上供过于求的形势非常明朗。中国的放量收储造成了中国库存吸引了全球库存。对于后市复苏的情况来看,我们刚才说棉花市场在未来的年份能不能成为大企业套期?最主要关注下游。下游复苏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对于下游消费量在3月份做过一次调研,最近也有数据跟踪,在3月份的调研形势来看,下游的情况仍然是不容乐观的。整个市场复苏进程极度缓慢,而在棉花行业也有反映。部分的纱厂处于微亏还是微挣的状态如果是进口棉盈亏平衡点会往上走,如果用国内棉的企业,盈亏平衡点往下走。说明纱产量不会扩张,实际上上一周和业内大佬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做过统计,调研了80家企业,居然是80%以上的企业都认为中国的月度消费量在70万吨以下,差不多是65万吨的水平。这个数据反映了市场极端悲观情绪,这个数据在2月份,或者在去年有一段时间的时候,这个数据我们说单月调研的时候,在3月份的数据有些偏差。大家看3月库存,3月底的库存是280万吨,而3月份进口量63万吨,进口这一部分哪怕只有15万吨用于消费,达月的消费量实际上超过市场预期的。超过市场预期并不意味着扭转。因为政府的库存量越大,对市场的潜在性压力越大。中国政府订单交易区在100万美元附近,这是整个市场不出现下游彻底逆转之前的重要拦截点。国内也是这样,国内更多使用托底,中国政府2万点的托底造成全球的补贴。对全球的补贴对贸易商带来非常大的套利机会,我在这里简单体一下。最近的贸易期货在20400的远期定价和美盘9月合约的差价,这个差价在4500月以上。这意味着我们的配额成本,如果进入到的新的年度,就会有新的配额出现,到时候的配额价格是基于现在的配额价格,也有大量套利的机会。
我们根据棉纱做的变化,棉纱虽然出现过利润小幅上涨,最近有所调整,我们认为棉纱大幅度调整的可能并不大。部分品质好的,我知道沿海的厂家把品质好的棉纱套自己的名字在国内销售。一部分相对品质和国内可以比较的外纱,他们的价格和国内价格差不多,这造成了纱价的跨市套利空间在萎缩。棉花期货价格即使我们现在带配额价买外面的,印度棉花四级标准非常容易买到,这跟国内期货价格价差是多少?就算我们算市场平均价是19300的价差也有1000以上,这对期货向上造成了限制。我们对期货价差有数据统计,配额正常的年份国内外价差到3000以上的时候会形成大的跨市套利参与市场。有些跨市套利盘就是国内大的外资企业参与。但今年难度比较大,他们自己的配额也不够,这是造成为什么价差长期稳定在3000至6000之间的历史高值附近。
另外一个价差在于期货与现货价差,期货与现货价差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于什么?一是市场人气。市场人气反映的指标是持仓量。如果持仓量很大,这时候基差的波动范围会收窄。从基差的波幅来看,历史极值是15%,极限波幅。实际上从当前的基差水平来看,一直被压制在平均基差水平附近?为什么今年的仓量已经有15万吨,而棉花没有进一步扩张,仓单和总持仓比例处于中等偏高值,这导致了极限价差很难出现在价格的极值3000点,这是相对出现期货价格围绕现货价格波动的套利。
国内下游的情况,下游情况各位老总比我还清晰,向下棉纱和国内棉花的价差是7500附近,意味着勉强可以保本。但结算方式,下游的资金比较紧张,节孙方式造成他们亏财务费用。棉布的库存,我们调查棉纱、棉布和棉花的库存,整体市场棉纱和棉布库存,棉布库存略高于历史平均值,棉花库存低于历史平均值,棉纱在历史平均值附近。我们说底部的构成是主动去库存和被动去库存形成市场的底部,被动去库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惨烈的甩货式,一种是逐步消化式。市场库存压缩在最终端,如果大家看香港上市的终端企业,美特斯?邦威和李宁,他们的库存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反映市场最大的压力在终端,这些库存消化以后,棉花市场才可能形成新的格局。
纺织品出口,大家发现出口数据往往还很高,或者只是增速下降,但国内的情况已经非常惨烈,是棉花和化纤的配比调整,我认为3年内会出现趋势的再度扭转,现在由涤纶替代棉花,3年之后会有相反的趋势。现在替代量大的高端化纤,或者是每年得很好的竹纤维,个人使用感受不如棉织品。虽然说年轻人不太在意使用,大家使用第一年有感受,第二年感受,第三年会有变化。大家使用的是收放储的配置,今年政策市更加明显。这说明了棉花市场没有中国政府的托底,那变化更多。我们关注每年来看,历史箱体的集中拐点区在74-82.5之间,是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不下10次的转折点。而对于国内市场期货市场高点转折点往往在16000这个点,也就是说每年跌到当前的区间是理性的区间,国内因为政府的托底,使得国内的底部抬高了。抬高会带来什么影响?意味着未来整体时间会延长。中国政府的调控很有趣,中国政府的调控是维稳,政府力量也非常强大。而美国政府调控模式不一样,美国政府能源部通过一系列数据的影响,希望自己的相关利益体能够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当然这和美国企业利用套期保值的工具分不开,他们可以规避这个风险,中国企业因为采取套期保值的比例比较小,他们没有办法规避这个风险。所以中国政府被迫采取逐步平稳的政策导向。
我们非常关心中国储备仓库的资源量。我们调研华中区很多仓库,10万吨的容量存储着15万吨的容量,意味着有一部分的棉花存储不安全,这就是市场反复传言前期在2008年的14500的棉花要出库的原因。基于这样一些理由,传言这样一些利空,正是因为这样的利空,使得当前的棉价处于宽幅当中的向下。
从持仓比例大家看到,这意味着这批仓单必然走向现货市场。在座有纺织企业,什么时候接这个仓单?当然比其他市场更便宜的我才在这个市场买,至少性价比更高的时候。当前不是这样,意味着仓单出不了库,5月的仓单会转化到9月,这时候5月仓单的压力转到后期,这种压力什么时候释放是市场密切关注的,这就取决于市场心理预期。可以预期在于哪里?在于市场一定会出现仓单流出期,仓单流出的时间会被推后,这不仅仅是因为当前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价格,也代替国储20300的定价,这意味着1301合约不低于20400的合约,按郑商所的利息来看就有600元的时间结水,9月合约22800就有支撑。如果市场结构变化的话大家结算另外一个成本,放4个月的时间有资金利息,现在市场上的资金利息非常高,多数企业的资金利息都是10个点以上。使得9月合约实现消化,消化仓单就是这个价格区间。我们发现即使是这样的价格区间,与当前的进口棉也有价差,决定了国内的库存一直会等待下游消费的复苏。今年从市场而言,无论是进口棉还是国内棉,价差肯定会拉大,这一点对未来市场也会产生一些导向。因为国内的高档棉基本上都在国储手里,不在国储手上的逐步库存是新疆棉,新疆棉还是略过于高品棉的报价。新疆棉前期一直停价,很多纺织老总告诉我们,他们原来大量买新疆棉,但现在把新疆面作为佐料,用料急剧下降。我知道国内一些企业外棉的达到90%。收储对市场的影响,收储+配额的政策,为贸易商获得了套利空间。中国进口商,中国用进口替代国内的消费。还有化纤价格被替代。
图表来看,工业库存和消费库存,如果不发配额,我们测算价格8、9月份市场出现短缺,我感觉不发配额概率不大,从这个测算而言,政策可以为市场定价,发了足够多的配额可以把国内外的价差打下来。通过同样道理,如果不发配额市场短缺的话,我们即使说市场很悲观,但每个月的消费量,根据我们的数据来看,现在的消费量从前期的60万吨的消费量稳定到了70万吨。当然这个消费量还在变动,在国内的资源和现在的定价,这个还是逐步萎缩。收储之后的市场,类似一个托底的板被抽掉,出现市场宽幅的下跌,这个下跌格局后期博弈取决于什么?现在基差水平处于历史均值,意味着市场获利空间较大,因为资金和仓单量比较活跃,市场情绪我们多关注市场金融属性,在棉花市场现货价格即使维持的时候,现货市场出现2000点的波动。这是一个仓单在期货市场反复的做,明明只有1000吨的仓单,他可能做了5次的期限套利操作。
对后期而言,我们回顾2003年、2004年的市场,这个市场过于悲观也过于乐观。市场下游将会逐步展现复苏的格局。但是对棉花价格的影响,特别是对国内棉花价格的影响没有拉升的作用,至少在本棉花年度没有拉升的作用。为什么?因为在全球市场来看,不管在美国、欧洲还是在西亚,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美国期货市场还是全球的现货市场,国内的现货市场和国内的期货市场,定价最高是哪一个?目前定价最高是国内的期货市场,定价最低的是美国的期货市场。实际上也就造成了,即使行情的复苏,最开始展现不会在再国内期货市场上展现。也就是说整个市场趋势的扭转一定是先外后内。
从国内库存消费比的变化来看,整个国内市场的定价是政府定价,从美国期货市场市场,现在是18万手的持仓,230多万吨的市场总量。美棉市场当中有7万多手是指数基金持有,而对应的大量是商家卖保,商家卖保盘在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平仓,带动美棉的上涨?这意味着完成了销售的时候会带来商家卖保盘的平仓。实际上国内的市场结构保持的时间会比美棉更长,根据我们统计对9-12月份新棉定价而言,市场可能会在9月份出现重要的地点。大家回顾2003年、2004年的大豆行情发现,在作物的年度末期出现了最低谷,大豆出现了仓库爆满,甚至露天存放。有一部分国家库存直接销售给大厂商,使得市场价格出现最低。2004年、2005年仍然有一波超预期,我们我们认为大豆的盘整时间比棉花早。9-12月对市场统计,在过去12年的时间当中,如果当年的产量显著下降,9-12月会出现走高,这个走高是围绕9月份的低价出现的走高,而不是持续的飙升。只有下游产业的复苏才有可能带来整个市场牛市的形成,未来一年当中即使下游产业出现复苏,也需要一个去库存才有可能带动整个市场。
库存的消化会伴随着牛市才会出现,市场没有出现产业复苏,美盘不会触及2万以上的高位,为什么?因为下游产业没有复苏,可以看见中国的库存在哪?中国库存成本是多少,一目了然。实际上中国库存、印度库存或者俄罗斯库存完全进入市场都不如美国,往往这些国家的库存做了以后,会形成短期阶段性的高位区。只有当下游足以消化这批库存的时候才会突破这个区间,在消化过程当中形成趋势转折。对市场预测而言,我们认为市场比较快从大的国家而言要看宽幅成长,跟着党走。整个市场偏离幅度不会太远,期货市场会出现宽幅。
美联进口市场的贴水使得进口的加大,会促使美棉率先走低。我们看到过对历史区间的突破,国内目前的盘整区是远高于历史区间2000点以上的,而美国的最低点80-84美元,基本上都在美国重大历史区间支撑区的上游附近。考虑到中国消化400多吨的储备,锁定了一份库存,美棉的定价会是美棉的低位。受到需求疲软和进口棉冲击市场,下游是这样的市场浮动,当前的市场关注点,使得围绕在什么时候发配额,发多少配额和30万吨的储备煤什么时候抛出。市场围绕在这样的利空,市场会出现稳中偏弱的格局,市场宽幅增长的格局释放以后,大家也有机会关注到市场利空的情绪。下一轮有的复苏与宏观的关联度很大,实际上我们谈到整个期货市场结构的时候,我们分析期货市场价格趋势的时候,我们关注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关注商品属性在座各位是行家,关注金融属性我们有报告供各位参考。棉花是金融属性很弱的产品,但因为美国的宏观对冲基金参与了美国的交易,包括国内在做空棉花。美国市场有一批这样的资金在操作,这是它的金融属性。金融属性对棉花价格的影响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对市场周期的判断对棉花市场有什么影响?如果我们关注到2008年以前的商品牛市大家都发现,整个市场货币投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基础货币投放,一种是货币乘数的扩张。2008年以前的商品市场牛市是因为货币乘数扩张造成的,货币乘数为什么扩张?不在于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提高,而是金融产品使得货币杠杆扩大,造成了2008年的牛市,当时的牛市从原油价格启动,最后以谷物价格上涨收场。国内也是这样,伴随原油价格的上涨,完成了整个市场牛市的终结。2009年市场不同,美国的Q1、Q2之后,整个市场不是一个货币乘数的扩张,货币乘数的泡沫破灭,随后是基础货币的投放,包括美国直接向金融市场、货币市场注入资金,基础货币的扩张带来谷物市场快速启动,随后是棉花、原油。整个市场周期结构、节奏由金融属性带来的,这个过程的传导从宏观传导到棉花下游消费。对于棉花来说,我们认为需求还是刚性的,供应是周期性增长。棉花需求的刚性,今年说刚性非常有必要,因为大家一致看淡棉花。我们回顾一下2007年的时候中国棉花统计量达到1100万吨,今年预计是700多吨,USDI还没有纠正过来。现实产业界是什么情况?2008年以后估产有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但大量的纺织机械公司取得了一年半和两年的长期订单,整个市场产能是扩张的。我们说市场的产能利润率现在仍然很低,有些小厂不太好。从产能和消费而言,我们认为达到消费的最低谷。
市场最大的炒作点、价格的关注点是围绕库存变动的,围绕政府变动的是国储政策,围绕商业变动的是配额政策。我们围绕棉花期货,为什么能做出相应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在于对整个产业链和整个市场结构的全事业关注。对于市场而言,我们认为每个企业参与这个市场的时候首先要认识这个市场我们参与的目的,对市场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参与市场是库存保值的目的还是贸易量保值,还是做套利?还是做投机?实际上这一块对自己的市场结构、目的和市场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此决定自己的套利方式。我们公司在今年也推出了关于套期保值系统和客户交易分析系统,以及对于客户相应风格一系列的产品。围绕这一块的内容,我没有太多时间做介绍了。
刚才在讨论今年市场形势也谈到了今年的市场机会和特点。总体而言在于交易策略,实际上无非是传统德国几种跨期、跨市场、投机等等。现在市场参与是这些群体,实际上很多人谈到基本面分析,对市场影响力,我认为基本面分析,最主要是产业结构的细分,对市场力量的引导我们不会认为供大于求下跌,供小于求下跌,而是对市场的细分。只有我们参与市场核心操作者的动机和未来操作取向,才有可能更清晰的判断市场,这是我们长江的优势。
现货经营的策略因为时间所限就不说了,期现互动策略刚才讲到了,很多做得比较大的。包括跨期套利、跨市场和投机,今年做得比较多的是跨市场,具体有些数据已经取消,在具体的机会,希望以后跟各位老总做进一步的沟通。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