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远东石化有限公司(下称“远东石化”)3月中下旬宣布破产重组的消息在化纤行业引起一片震惊,远东石化也成为近年来国内PTA行业持续亏损状态下第一个“倒下”的巨头,并拉开国内PTA行业洗牌大幕。
在连续多年产能扩张的驱动下,当前国内PTA行业产能过剩,整个行业亟需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升级洗牌,从而使行业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通道。
作为PTA的下游,涤纶长丝行业应吸取教训。化纤行业专家顾超英提醒,PTA行业残酷的市场竞争让远东石化如此大产能的企业面临破产,下游涤纶长丝行业和企业都应吸取教训,在扩建新项目风险依旧存在的情况下,应谨慎经营,以免因产能过大、竞争激烈而步PTA行业的后尘。
预计影响涤纶长丝产能100万吨
远东石化是国内5大PTA(精对苯二甲酸)生产企业之一,主营精对苯二甲酸及聚酯切片、化学纤维等相关化工产品和原辅材料,年产能330万吨,约占我国PTA产能的7.4%。
2008年金融危机时,原华联三鑫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随后,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滨海工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深圳华联控股共同注资,重组成立远东石化。重组以来,远东石化的经营状况一度好转,但最终没能逃脱破产命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破产后的远东石化近期正在处理涤纶长丝设备,包括纺丝箱体4个、纺丝计量泵10套、纺丝计量泵电气控制柜1套等。设备由上海金纬机械有限公司制造,2011年年底交货,2012年开车,日产几十吨,设备情况完好。设备实际使用仅8个月就被拆除,作为二手设备变卖。
作为一家行业内的大型企业,远东石化最终走到了破产、变卖设备的地步,这难免叫人唏嘘。对于远东石化PTA项目破产的缘由,化纤行业专家顾超英指出,根本原因还是PTA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的竞争过于激烈。
自2012年以来,国内PTA产业投资过热,产能过剩,行业效益普遍出现了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09年~2011年,国内PTA产量从1050万吨增加至1670万吨,增幅为59.05%;PTA进口数量从625.7万吨增加至652.62万吨,增幅为4.3%;PTA出口数量从0.13万吨增加至2.71万吨,增幅为2070.22%;其表观需求(产量+进口-出口)从1675.58万吨增加至2319.90万吨,增幅为38.45%;其进口单价从800.5美元/吨增加至1262.4美元/吨,增幅为57.70%;其出口单价从846.7美元/吨增加至1447.9美元/吨,增幅为70.99%。2014年1月~12月,国内PTA产量为2940万吨。
顾超英指出,2009年~2014年,国内PTA行业的总产量翻了近两倍。短短5年时间,PTA行业的命运几乎彻底颠覆,庞大的产量如何顺理成章地让下游企业去消化,本身就是个问题。加之2014年~2015年,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引起PX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PTA价格更是持续暴跌,造成整个行业性亏损现象严重。远东石化由于部分设备陈旧老化,属于落后产能,因此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持续亏损导致流动性资金日趋短缺,生产经营面临困难,最终不得不采取破产方式应对困境。
另据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远东石化是绍兴唯一一家大量接受融资购货的企业,它的倒闭将严重影响到此前赊账向其采购的涤纶长丝企业,预计影响涤纶长丝产能100万吨(占涤纶长丝总产能的3%)。同时,互保企业也将受到牵连。
量增价跌挤压涤纶行业利润
鉴于PTA行业亏损严重、巨头远东石化破产、行业洗牌加速的状况,业内人士不禁担心起PTA下游的涤纶纤维、尤其是涤纶长丝行业的发展状况。
事实上,涤纶纤维行业当前的确面临着一些挑战。近几年,国内几家大型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维企业相继将自身经营的涤纶长短丝业务停止,永久性退出市场。这几家企业的工厂多分布于华东地区,如江苏、山东、浙江等地,其年产能一般处于7万吨~10万吨区间。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2003年前后,这几家企业的经营情况还算过的去,还能够保本养活工厂里的所有员工。但后来,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比他们的设备更先进、产能更大的生产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日趋减弱。慢慢地,他们连员工工资都难以顺利支付,为此一些公司高层不得不采取人工分流、减员待岗等各种手段使企业“减亏”。但事实上,节省下来的费用只是“杯水车薪”,对于扭亏根本无济于事。最终,他们在残酷的市场中不得不选择“隐退”这条路。
对于涤纶纤维行业出现困境的原因,顾超英表示,产能结构性过剩也是导致涤纶纤维价格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从而造成部分涤纶长丝企业亏损严重。近几年,国内各地区的聚酯特别是涤纶行业产能扩张太快,加上下游需求出现变数等其他因素影响,使涤纶纤维行业利润受到一定挤压。
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我国涤纶纤维行业的毛利率由6.29%下降至4.24%,利润率由2.95%下降至1.87%,赢利水平明显下降。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行业名义利润率从2.35%下降至0.62%。
需要指出的是,另一方面, 2012年~2014年,涤纶纤维行业库存比率从5.06%下降至4.36%,表明产品销售状况较好;出口比例从4.83%下降至4.54%,表明国内外需求正常;全行业亏损面从25.92%下降至24.36%,表明企业亏损状况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也表明,涤纶纤维行业发展仍整体向好。
对此,顾超英指出,涤纶长丝行业中的企业当前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境地,有些企业赢利可观,而有些企业却亏损严重。整体来看,在近几年的经营过程中,涤纶企业苦练内功,努力降低期间费用,加大产品销售力度,启动国内需求,获得了相对均衡的经营水平。从产业层面看,通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资产质量有所改善,资本运作效率和偿债能力有所提高,在优质产能增加的同时,落后产能逐步退出,整个行业的发展还算可以。
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与差别化并举
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国内涤纶纤维产量从3132.6万吨增加至3581万吨,增幅为14.31%;进口数量从23.28万吨增加至24.01万吨,增幅为3.15%;出口数量从174.95万吨增加至246.43万吨,增幅为40.85%;新增资源(产量+进口)从3155.9万吨增加至3605万吨,增幅为14.23%;表观需求(新增资源-出口)从2981.0万吨增加至3358.6万吨,增幅为12.67%;单产值(工业总产值/产量)从12307元/吨增加至13155元/吨,增幅为6.89%。这表明,涤纶纤维产量和需求大致平衡发展,单产值的波动则体现了产品档次和市场环境的综合变化。
接下来,涤纶纤维行业如果要从PTA行业的发展中吸取教训,首当其冲的,便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顾超英指出,我国的聚酯聚合以及涤纶纤维行业在上新设备的同时,应加大淘汰老旧落后设备和产能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市场供需平衡。近年来,虽然有部分老的大聚酯以及切片纺低负荷运行,有少量生产装置逐步被淘汰掉,但是,相比新增产能来说,这种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只要在市场上仍有一丝希望能获得薄利,谁也不希望自己的产能被淘汰掉。所以,2015年~2018年,涤纶纤维行业将继续依靠落后产能淘汰来缓解供需矛盾,只是,这一进程变得更加艰难。”顾超英这样预测。
同时,在整个化纤行业规模驱动渐趋乏力的大背景下,涤纶纤维行业应更加注重“差别化、高附加值、低碳、环保、智能”特色,开发生产出下游客户真正需要的、更优质的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创企业品牌,加大产品出口力度,诱导国内需求增长,紧抓市场机遇提升利润,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事实上,已经有企业尝到了转型的甜头。2014年12月,浙江企业生产常规直纺FDY50D/24F规格的产品销售的价格为9250元/吨~9300元/吨,而永信达公司生产的50D/24F规格高强低伸细旦涤纶工业丝的价格为33元/公斤,即33000元/吨。
23700元/吨的高价差表明,相比普通产品,高端的细旦涤纶工业丝项目的赢利空间非常大。而且,当前涤纶长丝FDY规格产品成本较高,制造总成本约9000元/吨。与2014年年底9250元/吨~9300元/吨的销售价格比较,市场价格相对稳定,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波动。相关业内人士指出,企业当前如果生产高强低伸细旦涤纶工业丝,赢利空间仍较大,利润也不会降低,仍然非常值得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