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来,棉纱期货强劲反弹,短短五个交易日CY1810合约从25220元/吨大涨至27420元/吨,涨幅8.72%,持仓量、成交量迅猛增长(8月23日持仓、成交量分别为1782手、2238手;8月30日持仓量和成交价量分别为5742手、26074手);而同期郑棉近月CF1809合约仅从15810上涨至16245元/吨,涨幅2.75%,大幅落后于棉纱期货的涨幅。目前CF1809、CY1810合约的盘面价差再次拉大到10500-11000元/吨,考虑到扣除C32S棉纱加工费(含水电、工资等等)、一个月财务成本支出及保证金利息、仓储和保险等等费用,如果采取“对冲”套保模式(卖出CY1810的同时买入CF1809),纺纱企业的净利润不低于3000元/吨。
笔者判断郑棉各合约振荡反弹只是棉纱期货上涨的“导火索”,而非关键因素。那么有哪几个因素导致棉纱期货上涨大幅甩开棉花呢?一是由于棉纱期货持仓量、成交量非常低(8月上中旬CY1810持仓量仅1500-2000手,成交量2000-3000手),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暴力拉高,多头资金大胆一试;二是近期下游棉纱、坯布产销逐渐走出淡季,企业接单形势陆续回暖,OE纱、C21S-C40S等中低支纱的消费开始活跃;三是随央行降准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地方债密集发行等等举措(货币宽松延续),银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绷紧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四是近期农产品轮番上涨带动大宗商品强势反弹。
面对如此有利于的套保局面,纺企、贸易商即使单方向套期保值,收益也非常不错。据调查,近日江浙、山东、河南等市场C32中配包漂纱报价24200-24500元/吨(高配24800-25000元/吨,从棉纱期货仓单要求来看,中配纱即可),即使再加上两个月财务成本、保证金利息及仓储、交易交割、短途运输等等支出,10月份C32S纱综合交割成本25500-25800元/吨,仍低于当前CY1810合约1400-1700元/吨,利润空间已比较大。笔者认为,目前无论纱厂还是贸易商、进口棉纱企业及时入市套保(虚套、对冲、套保交割),规避2018/19年度棉纱生产、销售、经营风险至关重要。为什么笔者并不看好后市棉纱期货、棉花期货价差近一步拉大,期现价差超过3000元/吨甚至3500-4000元/吨呢?归纳如下三点:
首先,2018/19年度上半年进口棉纱对国产纱的冲击将加大。据青岛、张家港、宁波、广州等地的棉纱贸易商反馈,随7、8月份印巴和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等产棉纱CNF(FOB)报价持续下滑;再加上近期人民币对美元由“贬”转“升”,棉纱内外“倒挂”的情况快速、大幅收窄,截至8月底,港口清关印巴C32包漂纱与国产纱报价基本持平或略高100-200元/吨,进口纱的竞争力明显提升。8月中下旬以来,中国织造企业、棉纱贸易商对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期货纱”的签约进口力度较大,虽然一些机构和媒体用“订货潮”来形容有些“言过其实”,但预计2018年10月-2019年2月装运交货、保税的外纱数量将比较庞大;
其次,中美贸易战的负面作用将发酵、扩大,我国棉花、棉纱产销面临严峻考验。从前四轮磋商来看,中美贸易纠纷“平心静气”解决的希望不大,如果对抗继续升级对中国纺服出口的影响将“由虚落实”(据美国OTEXA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对美出口总额为387.4亿美元,其中,出口服装270.3亿美元,出口纺织及制成品117.1亿美元),因此我国棉花、棉纺产业链或遭遇“肠梗阻”,压力从终端产品逐层向中游、上游(原料)传递,棉纱的调整幅度将大于原料,因此提前采取期货市场“对冲”或“一面采购棉花现货,一面CY1810套保”甚至直接单纯CY1810“套保”都可适度规避风险;
再次,2018/19年度我国棉花上市价格或偏高运行,纱厂在“原料高、成品低”的缝隙中求生,及时利用好期货工具很重要。从目前各地区调查来看,2018/19年度籽棉开秤价多在3.40-3.50元/斤,10-11月份有望突破4元/斤,皮棉直接成本达到17000元/吨以上,对纱厂而言大量采购、囤积储备棉(含储备商品棉)或从期货盘上面接仓单(截至8月28日,郑棉仓单+有效预报约49万吨),延迟2018/19年度新棉采购的同时抓紧在CY1810上套保,做“闭口”生意,降低因成本大涨、棉纱下跌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