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政策调控的陆续展开,大宗商品涨势在11月10日戛然而止, PTA跟随棉花连续12个交易日大幅回调,多头回吐明显,市场逐渐恢复理性。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今年9月至11月初,国内棉花价格节节攀升,从每吨约18000元暴涨到30000多元,涨幅约70%。国家七部委联合 “重拳”出击,打压棉花价格,期货市场炒作的势头被遏制,但游资却不会消失。正如10月20日加息之后,物价依然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央行曾在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才把过热的经济暂时压制,何况美联储马上推出6000亿美元的二次量化宽松方案。如果再次加息,看似为了打压通胀,实则可能引发更多的热钱流入,扬汤止沸的最终结果是资本炒作卷土重来,这与国家稳定物价的初衷相悖。11月份接连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旨在对冲过多的流动性,但流动性充裕情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楼市里的热钱、海外热钱、市场上的闲散资金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所以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控制好这部分游资,然后才能够真正达到平抑物价,控制通胀的目的。
纺织原料玩“蹦极”,终将自食其果
在此轮大涨行情中,棉花和PTA的表现同供需基本面完全脱节。造成国内涨价的心理没底,被涨价的头脑发热,承受涨价的强烈抗议。通常工业品价格狂涨之后必会传导至CPI,此轮暴涨的最直接后果可能就是经济学家预期的11月CPI可能再创新高,至4.8%,通胀愈加剧烈。这轮行情中,生产型企业在接到高价原料之时,只能为了手里的订单勉强开工,然后转嫁部分成本到制品上,其中转嫁不出去的自己消化掉,导致利润所剩无几。
棉花及PTA价格的大涨迅速传导到纱线、面料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价格的剧烈波动令正处于接单高峰期的服装纺织出口企业束手无策,很多出口型企业只维持短单的加工,心无定数,观市躇行成了纺织行业最普遍的态度。此轮暴涨行情不断考验下游产业链,一旦下游成品企业陷入困境,中间商很快将步后尘,最终受伤的还是上游原料供应商。
供求偏紧助力PTA扶摇直上 由滞涨转而通胀
随着纺织原料棉花价格的暴涨,高昂的棉价使得很多纺织企业不堪重负,转而寻求价格仍处于低位的化纤,通过在织物里增加化纤成分,从而拉动涤短的需求,短纤的利润最高时达到7000元/吨,涤短的井喷行情进而影响长丝价格及需求。在聚酯补库及下游旺盛的需求下,PTA现货价格涨幅大大高于期货价格。此后在管理层调控压力下,棉花和PTA市场快速降温,大宗商品仍将继续面临回调压力。
目前棉价已经跌至成本线以下,但在供需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的情况下,棉价继续深跌的空间已经不大,棉价或在22000元/吨一线企稳。PTA 工厂2010年整体供应偏紧,下游聚酯工厂需求良好,PTA价格经过此轮挤出泡沫之后,价格趋于合理,利润空间维持在常态。前期涨幅过大的聚酯产品,利润空间过大,在此轮回调行情中还未挤出泡沫,因此,受到下游需求低迷影响,聚酯产品价格后期可能下调。因此,目前PTA期价仍将向下调整,但空间有限。从技术上看,期价受5日均线压制,短线进一步看向9000关口支撑,延续振荡回落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