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听到有人拿“高铁事件”中的媒体过度反应比照行业运行,大致意思是:“把不幸的事情描绘得更不幸,而不去积极地思考解决之道,对事态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
适逢第7期“中国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调查问卷”出炉,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天凯,类似“过度反应”的话题导向不时渗透其中。针对行业上半年运行质量的数据表象以及外界舆论种种传闻,记者抛出的问题格外尖锐:
行业利润率增速为何减缓?产品涨价能否持续?库存增高如何消化?订单转移是否意味着出口竞争力下降?为什么企业普遍感到今年的行业形势异常严峻……
面对铺天盖地的“趋缓”质疑,王天凯认为,站在宏观高度俯瞰行业,许多看似复杂的现象往往能找到简单的答案。行业目前正在经历的,有些是大环境下的切身感受,有些则撇开大环境也是趋势如此。冷静看待行业面临的中长期问题和眼下棘手问题,用市场的标准衡量前景,行业自愈功能才能更加健全地发挥效力。
客观看待趋缓表象
★区分哪些属于大环境问题,哪些是撇开大环境因素仍然存在的发展趋势问题
★资金紧张往往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棉花体制改革滞后导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
★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能源的传统发展思路就永远逃不脱“成本”魔咒
记者:“趋缓”已成为定义上半年行业运行质量的关键词,对此您是否认同?
王天凯:“趋缓”是上半年行业运行的特点,但也必须肯定的是上半年纺织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产销、出口、投资和效益稳定增长,内需市场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和运行质量提高为行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根本动力。在此基础上出现一些“趋缓”迹象需要客观看待。
例如,在产销稳定增长的同时,1~6月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增速分别较1~3月下降1.59和1.47个百分点,纱、布、服装、化纤产量增速分别较1~3月下降1.4、4.06、2.13和2.63个百分点。内销产值占比继续提高但增速下滑,1~6月限额以上衣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3.9%,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但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23%,较上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5、6两月增速同比分别下降3.9和5.5个百分点。
原料价格大起大落、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生产成本上涨增大经营压力、人民币升值加大出口压力、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缓慢,是上半年行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在这些因素影响下,行业利润增长持续减速。1~5月增速较1~4月、1~3月分别回落了4.05和10.73个百分点,5月当月利润总额增速为30.04%,较年初下降20多个百分点。
记者:企业普遍感到今年的行业形势异常严峻,您认为这当中有哪些因素值得关注?
王天凯:纺织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始终面临调整与升级的压力。可见困难是我们的常态。这里面唯一需要区分的是哪些属于大环境问题,哪些是撇开大环境因素仍然存在的发展趋势问题。厘清两者的关系,才能协调好企业自身的步伐节奏,不至于迷失在眼下困局。
从宏观来看,国家政策的调控方向就是围绕治理通胀总体收紧货币,因此企业感到资金紧张是大环境决定的。“限制多于鼓励”的政策感受不是纺织行业才有。宏观目标是把增长速度降下来,我们遇到的种种问题不过是大环境下的切身感受。这中间我们必须关注行业所面临的一些特有的外部环境,如资金紧张往往中小企业首当其冲,棉花体制改革滞后导致棉花价格剧烈波动,出口市场中须保持相关政策的稳定,特别是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等。
然而有些问题却不能怪“时局”,应当看作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一直面对且未来将更加严峻的现实。比如劳动力价格、能源价格问题将是伴随行业发展的中长期问题。就目前这样的工资水平,劳动力分配也不算宽裕。有限的能源逼高企业环保投入是同样的道理,依靠廉价劳动力、过度消耗能源的传统思路肯定是行不通的,不转变发展方式就永远逃不脱“成本”的魔咒。
长期问题与棘手问题
★从终端消费品增长趋势,可以断定上游领域价格传导暂时受阻迟早会被消化
★没有松动迹象的货币收紧政策是否会掐断中小企业的“资金咽喉”值得警惕
★树立“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是对种植业的最大保护”的思路去研究解决棉花问题
记者:您认为造成行业现阶段发展困境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王天凯:劳动力资源、能源等成本制约是行业长期面对的问题,因而才有“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长期发展策略。除此以外,近期也有一些问题来得比较急迫,而且对企业正常运营的影响较大,需要格外关注。
一是资金问题。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调查,企业是因为市场萎缩死掉的?还是因为资金链崩断死掉的?急速倒闭的企业绝大部分是资金链断裂。前段时间外界传闻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并不属实。各种形态的成本上升不足以压垮企业,反倒是迄今没有任何松动迹象的货币收紧政策未来是否会掐断中小企业的“资金咽喉”值得警惕。
本期管理者调查结果显示,33.9%的被调查企业资金紧张,其中对资金需求较大的棉纺行业41.7%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缺,有些企业迫于资金压力,低价抛售产成品回笼资金,加剧了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部分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借助于民间借贷使资产风险大大增加。由于企业生存所需流动资金尚难保证,中长期投资必然减少,今年前5个月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数为负增长,完成投资额增速逐月减缓。
同时,货币政策紧缩引导市场利率上浮,企业融资成本明显增加。42.5%使用民间借贷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利率高于银行基准利率10%以上,19.1%的企业反映民间借贷利率比银行基准利率高30%。利率大幅提高使企业财务状况紧张,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7.8%,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6.75个百分点。
二是原料问题。十几年前棉花存在的问题今天依旧存在,说明棉花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棉花体制长期处于行政配置资源的传统思维中,而且把种植业与制造业对立起来。应该树立“提高制造业竞争力是对种植业的最大保护”的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去年国家出台很多调控政策,单从市场表现来看,棉花价格一路飙高和国储棉拍卖方式的合理性有一定关系。未来我们期待更有效的调控。
记者:各种问题夹杂而来,是否意味着下半年行业运行将弥漫悲观论调?
王天凯:用市场决定一切的标准来衡量前景,恐慌完全没有必要。从终端消费品市场需求增长的趋势来看,可以判断行业中上游领域的价格传导暂时受阻在一定时间内是迟早会消化解决的。
金融危机以来,行业始终没有如外界想像那样有过不去的感觉,可以说扩大内需政策的成效十分明显。数据显示,今年1~6月,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20209.86亿元,同比增长32.42%,较1~3月增速下降1.16个百分点,但高于同口径出口交货值增速12.76个百分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继续提高,1~6月达到82.76%,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只要终端好,上游没有不好的道理。目前上下游在价格传递当中遇到的阻力,很大程度上是原料价格波动造成的暂时阻塞。
虽然国际市场在恢复当中还有一些不稳定因素,但内销市场的支撑作用使纺织行业的总体氛围远没有外界传言的严峻程度。数据显示,虽然上游企业原料价格波动导致库存明显增加,但1~5月规模以上企业产成品周转率仍较上年同期提高0.22%,达到18.83次/年,总资产周转率达到1.57次/年,同比提高8.73%。
在本期管理者调查中,59%的被调查企业主要产品平均价格较上期提高,大、中型企业采取提价方式的更多,分别占67%和60.5%。应该看到价格传导还有根据市场调整产品结构的因素,只要市场能够接受,价格传导就会延续。
产业链寻求突破口
★订单不好可能是因为需求下降,也可能是因为原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下单延迟
★如果说棉纺效益下滑是回归正常,那么印染行业效益则要特别关注未来下行
★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和接受程度若无极大突破,麻纺的能量永远释放不出来
记者:从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产业链上游普遍存在利润、订单和库存状况不佳,这是一种危险的信号吗?
王天凯:对于某些极端的数据表现,需要我们再做一些理性的解读。
拿去年棉纺行业来讲,如果细致分析就能看清,去年的棉纺利润结构中有多少是靠产品结构调整上来的?有多少是靠棉花价格落差上来的?有些大企业在去年炒一把棉花获得的利润远比提升管理效益来得快。以忽视管理为代价的短期利润是非正常状态下的利润,今年上半年的所谓“效益下降”莫如说是回归正常。
所谓“订单量下降”也要仔细分析是哪种情况的下降。实际上,棉花价格的波动比上涨更可怕,因为价格高总还可以向下游传递,而价格波动频繁则会影响企业的下单心态。对于上游企业来讲,订单情况不好可能是因为市场本身不好引起的需求下降,也可能是因为原料价格波动造成的下单延迟,目前来看属于后者。短单、小单还好,中长单一定受牵连。
上游产成品周转率下降造成“库存增高”是和订单量捆绑在一起的,属于价格传导层面的问题,同样不能简单归因于需求萎缩。相反,从下游产成品周转率相对稳定可以进一步证实,消费品市场整体环境有利于行业未来的持续增长。
记者:在产业链上寻找信心因素的同时,是否也能够从中看到一些薄弱环节?
王天凯:如果说棉纺行业效益下滑是一种回归正常的表现,那么印染行业效益下降则要特别关注未来的继续下行趋势。因为近年来印染行业在能源利用、清洁生产上花了不少力气,而且环境对它的要求越来越严苛。上半年工业企业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提高10.5%,1~5月进口染料、助剂价格提高16.67%,能源成本、环保成本提高对利润的压缩还将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印染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在产业链上所有分行业中贡献率最低,作为产业链中端的“瓶颈产业”,这里若传输不畅将满盘皆输。
与之相反的是麻纺行业效益增长可观。但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增长原因究竟来自哪里?目前来看麻纺行业的小环境总体不错,但国内市场的宣传力度和接受程度若没有极大突破,其增长能量永远释放不出来。从原料到麻纺到麻织再到麻类服装的生产链条上,应当仔细分析上半年的增长具体实现了在哪个环节。
两个市场结构转型
★对发达国家的纺织出口数量增速下降,只能说明我们逐渐退出了低附加值市场
★服装出口数量在下降,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面料出口却越来越占据主导
★关注国内消费市场多层次需求结构的同时,原料供应结构也将相应地有所调整
记者:外界认为我国纺织出口竞争力正在下降,联想上半年“我国纺织出口价格增长快于数量增长”,未来该如何正确看待自身的传统优势?
王天凯:出口价格增长快于数量增长,并不是说数量没有增长。且不说剔除价格因素今年1~5月行业出口数量同比增速3.88%,即使是出口数量增速持平也不会对行业的出口优势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从内销产值占比推算,出口对行业整体市场的拉动作用已经越来越小。
至于出口价格上涨可能有两种因素:一是成本上涨传导;二是产品结构调整。低端产品中国制造确实在减少,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制造在增多。目前对发达国家的纺织出口数量增速下降,只能说明我们逐渐退出了拼原料、拼人工成本的低附加值市场,利润分配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服装出口数量下降;另一方面,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面料出口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这也间接地反映出印染行业对今后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
记者:下半年行业出口形势能否呈现提振信心的格局变化?
王天凯:2011年以来国际市场整体增长速度缓慢且较上年同期下降。日本受地震影响需求萎缩;欧盟1~4月服装零售平均增速为1%,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美国服装进口量同比增长6.28%,较上年同期下降6.9个百分点。新兴市场虽然经济增长态势基本良好,但受物价上涨以及部分地区政局动荡影响,今年以来终端消费需求增速较上年减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公布的预测数据,2011年全球贸易额同比预计增长8.2%,增速较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因此,下半年我国纺织行业的外销订单整体难有明显起色。
本期管理者调查结果也显示,65.1%的被调查服装企业下期国外订货较上半年没有增长,出口加工型小企业面临的市场价格竞争仍然十分激烈。
记者:这是否说明行业今后的发展重点仍然要逐渐过渡到内销市场上来?
王天凯:今年上半年虽然通货膨胀对国内居民纺织服装消费有一定抑制,但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增幅之上。服装家纺产品的终端消费和品牌消费起到至关重要的拉动作用,依靠强化品牌和营销渠道创新“撬动”下半年国内市场需求杠杆,其价格与销量行情将成为国内消费增长的风向标,有利于中上游的面料、纱布企业产品成本顺利传导。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新的行业经济增长点,需要在过滤与分离、医疗与卫生、汽车用、蓬帆类和土工用等重点领域加大与下游应用行业对接,扩大跨界产业链的市场需求。
随着内销产值比重不断加大,在关注国内消费市场多层次需求结构的同时,原料供应结构也将相应地有所调整。除了加快高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以及生物质纤维的研发应用,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到海外投资建设纺织原料基地,建立纺织再生纤维循环利用体系,丰富原料供应渠道。
思维引领也要超前
★管理话题属于长期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和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流动资金总量没减少,但民间借贷比例上升增加财务风险
★西部地区应当围绕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来做自己的产业,冷静确定发展思路
记者:针对行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和方向,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如何开展相关活动?
王天凯:管理话题属于长期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和行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今年9月份,我们将通过一次全行业范围的“管理创新标杆企业评选”,树立一批在不同管理领域具有引领价值的模范企业,为增强管理话题的感染力提供鲜活的素材。
尽管今年行业运行面对诸多压力,但管理水平的提升十分明显。1~5月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按照工业总产值计算)48.28万元/人,同比提高21.62%,剔除出厂价格上涨因素提高16.72%;规模以上企业三费比例为5.83%,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因银根紧缩企业利息支出增加造成财务费用比例同比提高0.05个百分点,但管理费用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纺织行业在管理上有极大的潜力,但还未充分挖掘出来。通过与信息化、高新技术等领域相结合,传统行业的管理模式将获得再造与重塑,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都有深入探讨的空间。同时我们看到,有些大企业的创新思维非常超前,管理基础也相当牢固,有条件、有义务在行业内发挥更广泛的引导作用。
记者:本期“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在参与企业数量和行业分布上都比以往有所改进。这样一次调集协会各方力量共同展开的问卷调查未来是否还有拓展空间?
王天凯:本次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如果希望问卷调查的实际参考价值再理想一点的话,参与企业可以扩充到1000家。但关键还是在于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后问卷会在涉猎面上有所收窄,突出与行业当前发展契合度更高的个性化问题,例如围绕上半年棘手的资金和原料,把相关问题设计得聚焦度更高一些。
以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为例,目前问卷只是调查资金来源的基本构成,今后可以深入了解各个构成部分的增减情况、利息支出变化等。这些都是宏观分析不能达到的细部,而问卷调查的意义也在于此。如果仅仅看报表,30000多家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流动资金总量并没有减少,但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银行贷款减少而民间借贷比例上升,因此财务风险需要格外关注。流动资金总量没有减少不代表资金不紧张,这里面隐含着生产规模扩大、销售额扩大等种种因素,综合分析才能看出症结所在。
记者:在对当期和下期的行业总体运行进行评价时,西部地区选择乐观的被调查企业比重明显高于中、东部地区。这是否说明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成果?
王天凯:其中有产业转移的因素但不是全部。中西部地区跟自己的过去比,信心指数肯定高,特别是新疆地区很有发展热情。然而需要关注的是,西部地区应当围绕体现资源优势和民族特色来做自己的产业。要非常冷静地确定发展思路,尤其要充分考虑到技术、人才、市场这样一些至关重要的元素。
未来5到10年产业转移是大趋势。目前研究国内转移,今后还要关注全球布局。协会正在筹建的产业转移办公室首先要做一次全行业摸底,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既要研究转出方的整体思路,也要梳理转入方的配套经验,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