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1.全球棉花产量整体调增。全球2010/11年度棉花供求格局将趋于宽松,棉花库存消费比将上升至45.05%,高于前两个年度,这将对棉花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
2.全球经济不甚乐观,美棉出口形势不佳。美棉出口形势依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全球纺织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全球棉花采购国的采购热情不高,棉花贸易整体清淡。
3.棉价稳中小涨,成交略有回暖。受国家收储价格托底、新花上市量少以及高等级棉稀缺等影响,本月代表国内棉花现货行情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稳中上涨,成交量有所增加。
4.棉纱价格坚挺,节前交投清淡。目前纺织企业处境困难,仍处在微亏状态。与棉花、涤短及粘短的走势相比,纱线市场的表现要略为逊色,这主要是下游需求不足,订单方面还未出现实质性的好转。目前临近国庆长假前夕,市场交投气氛减弱,资金流出迹象明显,因此市场整体承压。
5.郑棉后市将震荡整理夯实底部。由于19800元/吨的收储价将为市场提供了较强的心理支撑,郑棉后市下跌空间将较为有限。预计下月郑棉将在20000一线附近震荡整理以夯实底部,待年底迎来棉花需求旺季后,有望再度重启升势,操作上建议空单谨慎持有。
第一部分 内外期棉联袂冲高回调
本月美棉演绎了一波冲高回落的行情。月初美棉依托5日均线小幅爬升,临近中旬时,在欧美经济形势不利使商品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美棉独善其身逆势上扬,推动美棉冲高的动能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美国可能投入3000亿美元用于增加就业以及德国最高法院判决允许德国向邻国提供救援等因素利好市场,期棉主力12月合约突破110美分。另一方面,巴基斯坦减产、美国苗情不佳等消息也为市场提供了炒作题材。继美棉在高位整理数日后,受美元指数走强、外部商品市场不振等利空打压,美棉在后半个月快速回落,不过在下行100美分关口附近时出现止跌迹象。
与美棉相比,本月郑棉走势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9月上旬,郑棉走势毫无新意,多空双方僵持不下使得期价依旧延续着横盘整理的格局。临近中旬时,受外盘ICE期棉涨停以及棉花收储政策的刺激,郑棉一扫前期的萎靡之势,在多头资金的推动下放量上行,突破了22000关口的压制。不过此番强势行情未能延续太久,随后在多头获利离场的打压下,郑棉弱势回调并下穿了多条均线。到下旬时,欧债危机恶化使得国际环境每况愈下,郑棉在此利空背景下加速下行,先后跌破了21500及21000重要关口的支撑。
图1-1:美棉12月合约日K线图

图为美棉12月合约日K线走势图。(图片来源:Bloomberg、中期研究院)
图1-2:郑棉1205合约日K线图

图为郑棉1205合约日K线走势图。(图片来源:Bloomberg、中期研究院)
第二部分 全球花供需格局趋于宽松
一、全球棉花产量整体调增
9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最新一期全球棉花供需预测月报,此份报告对全球棉花2011/12年度的供求作出预测。总体来看,本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677.2万吨,相比上月预测多5.5万吨;全球棉花消费总量为2508.6万吨,调增了0.9万吨;期末库存1130.2万吨,调减了16.3万吨。
美国方面,美棉产量预计360.6万吨,较上月仅微幅调升;消费量为82.7万吨,保持不变;预计美棉出口量261.3万吨,相比上月调减6.5万吨;美棉期末库存74万吨,相比上月调增2.2万吨。
中国方面,中国产量调高至740.3万吨,相比上月调增21.8万吨;消费量为1001.5万吨,保持不变;进口量调低至315.7万吨,相比上月调减10.9万吨;期末库存调高至306万吨,相比上月调增10.5万吨。
整体来看,全球2010/11年度棉花供求格局将趋于宽松,棉花库存消费比将上升至45.05%,高于前两个年度,这将对棉花价格带来一定的压力。
表2-1: 美国农业部棉花供求平衡表,(2011年9月预测) 单位:万吨
|
国别 |
2007/08 |
2008/09 |
2009/10 |
2010/11 |
2011/12 |
9月预测 |
较8月 |
产量 |
中国 |
805.6 |
799.1 |
696.7 |
664.1 |
740.3 |
21.8 |
印度 |
522.5 |
492.1 |
500.8 |
533.0 |
587.9 |
0.0 |
美国 |
418.2 |
279.0 |
265.4 |
394.2 |
360.5 |
0.1 |
全球 |
2606.2 |
2331.4 |
2207.4 |
2494.2 |
2677.2 |
5.5 |
消费 |
中国 |
1110.4 |
958.0 |
1088.6 |
1001.5 |
1001.5 |
0.0 |
印度 |
405.0 |
386.5 |
432.2 |
446.3 |
446.3 |
0.0 |
美国 |
99.8 |
77.1 |
77.3 |
84.9 |
82.7 |
0.0 |
全球 |
2684.5 |
2395.3 |
2588.4 |
2490.6 |
2508.6 |
0.9 |
进口 |
中国 |
251.0 |
152.3 |
237.4 |
260.8 |
315.7 |
-10.9 |
孟加拉 |
76.2 |
82.7 |
82.7 |
76.2 |
80.6 |
-6.5 |
土耳其 |
71.1 |
63.6 |
95.7 |
74.0 |
74.0 |
0.0 |
全球 |
847.4 |
657.0 |
789.1 |
769.2 |
812.3 |
-6.0 |
出口 |
美国 |
296.8 |
288.7 |
262.1 |
313.0 |
261.3 |
-6.5 |
印度 |
163.3 |
51.4 |
142.6 |
111.0 |
119.7 |
10.8 |
全球 |
849.2 |
654.6 |
774.5 |
770.4 |
812.1 |
-6.3 |
期末库存 |
中国 |
446.4 |
487.0 |
331.9 |
252.6 |
306.0 |
10.5 |
印度 |
122.6 |
194.2 |
130.6 |
136.1 |
168.7 |
-32.7 |
美国 |
218.8 |
138.0 |
64.2 |
56.6 |
74.0 |
2.2 |
全球 |
1322.5 |
1318.4 |
955.6 |
957.3 |
1130.2 |
-16.3 |
资料来源:美国农业部、中期研究院
二、新棉丰收在望
9月我国新棉处于生长的关键期,棉铃开裂吐絮,这一时段的天气状况是影响今年新棉产量、质量的关键。9月中旬部分棉区持续阴雨不利于棉花成熟收晒。据国家气象中心消息,9月中旬,新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花处于裂铃吐絮期。新疆大部光热充足,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华北、黄淮旬平均气温偏低1-4℃,华北南部和黄淮中西部阴雨日数普遍达7-9天;日照时数不足40小时,河南大部甚至不足20小时。持续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棉花成熟和收晒,部分地区棉花出现黄桃、烂桃现象,棉纤维品质降低。江汉、江淮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降水除江汉西部偏多5成至2倍外,其余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江汉和江淮大部旬日照不足40小时,不利于棉花裂铃吐絮。预计未来10天,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以晴或多云天气为主,利于秋收作物成熟收晒。
美国方面,新棉已进入采摘期。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截至9月18日美棉新花吐絮率为59%,较前周增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66%,近五年平均值为54%。整体采摘率为11%,较前周增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12%;近五年平均值为10%。 有55%的新花生长状况正常(包括优秀4%,良好23%,一般28%),较前周下降1个百分点;不正常比例为45%(差20%,非常差25%)。
三、全球经济不甚乐观 美棉出口形势不佳
表2-2:美国陆地棉出口状况年度对比 单位:万吨
|
年度陆地棉装运总量 |
截至目前已装运量 |
已装运量占年度出口量比例 |
尚未装运量 |
截止目前总签约量 |
已签约量占年度出口比例 |
5年平均 |
278.7 |
31.1 |
11% |
77.4 |
108.5 |
39% |
2006/07 |
271.7 |
20.0 |
7% |
39.6 |
59.6 |
22% |
2007/08 |
279.9 |
42.2 |
15% |
65.4 |
107.5 |
38% |
2008/09 |
287.1 |
39.2 |
14% |
81.7 |
120.9 |
42% |
2009/10 |
252.9 |
25.5 |
10% |
49.3 |
74.8 |
30% |
2010/11* |
302.1 |
28.7 |
9% |
151.1 |
179.8 |
60% |
2011/12* |
249.5 |
15.8 |
6% |
127.3 |
143.1 |
57% |
资料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中期研究院
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公布的美棉出口报告,截至9月15日,美国2011/12年度棉花签约量达到了143.1万吨,占其新年度预计出口总量249.5万吨的57%,低于去年同期的60%。而自8月26日至9月15日的3周里,第二周美棉2010/11年度陆地棉净签约出口量为负的38850吨,抵消了另外两周的签约出口量。可见美棉出口形势依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在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全球纺织市场仍处于低迷状态,全球棉花采购国的采购热情不高,棉花贸易整体清淡。中国、孟加拉和土耳其等棉花主要进口国家的进口以随用随购的小单为主,远期成交少。以中国为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及进口国,由于其国内紧缩的财政政策对棉花的需求不断下降,再加上纺织品出口的不理想,迫使中国在本月也取消了前期已经签约的进口棉花。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8月我国进口棉花20.7万吨,环比增加31.8%,同比减少13.8%。2010/11年度(2010.9-2011.8)中国累计进口棉花257.5万吨,同比增长3%。今年前8个月累计进口169万吨,同比减少13.3%。
第三部分 利空因素主导国内棉市
一、物价依旧高位运行 政策紧缩基调未变
据国家统计局 9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2%,涨幅较上月回落 0.3 个百分点。当月 CPI 环比上涨0.3%,低于上月的0.5%。8 月 CPI 从峰值回落,但回落幅度较为有限。具体看,猪肉、蔬菜、水产等主要类食品价格涨幅有所回落使得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下降 1.4个百分点,是 CPI回落的主要动力。而与此同时,医疗和居住类涨幅较大,衣着类价格回调幅度不足导致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 0.2%,涨幅较上月扩大 0.1 个百分点,超出预期,这是导致 CPI 回落幅度有限的原因。从未来CPI走势来看,食品类价格上涨趋势不变,食用油调价、鸡蛋价格持续上涨都将令 CPI 承压,预计9月份食品价格仍将保持环比上涨,不过涨幅有望缩窄;非食品方面,随着秋冬季服装上市,衣着可能会成为推动 CPI 上涨的因素之一;此外,国庆的假期效应对价格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综合以上各因素来看,伴随着翘尾因素的实质性回落以及货币政策紧缩的效果继续显现,后续月份CPI 价格总体回稳的可能性较大。但在国际形势变化导致国内物价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稳定物价仍将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资金面仍难以大幅放松。预计货币政策稳健偏紧的风格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直到通胀水平出现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达到政策可以忍耐的“合理区间”。显然,流动性的逐步回收将对商品市场构成一定影响,郑棉走势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棉价稳中小涨 成交略有回暖
受国家收储价格托底、新花上市量少以及高等级棉稀缺等影响,本月代表国内棉花现货行情的中国棉花价格指数稳中上涨,成交量有所增加。个别地区的新花收购价格已高出了收储托底价格,部分地区的企业则处于观望状态中。截至9月26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报20010元,较月初上涨694元;229级报21465元,较月初上涨587元;527级报17256元,较月初上涨738元。由于月初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连续五个交易日低于19800元/吨,本月8日启动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不过收储情况不甚理想,出现了连续流拍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国内新棉上市数量有限,而内地和新疆最低起交数为90吨和200吨,交储时间为10天,棉花稀缺且时间紧张促成了收储流拍的局面。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收购价格较高,交储利润空间有限使得企业观望心理浓厚,交储积极性不高。
图3-1: 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

图为中国棉花现货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中期研究院)
三、棉纱价格坚挺 节前交投清淡
图3-2: 全棉纱价格走势 单位:元/吨

图为全棉纱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中期研究院)
受棉花价格相对稳中上升的心理支撑,以及市场对“金九”纺织旺季存有期待,目前各地全棉纱市场行情相对前期略有回暖,棉纱库存在逐步减少。从销售情况来看,全棉纱销售以散量交易居多,中小型纺企的提价意愿较强,有些厂家一周内两次累计上调价格1000元/吨。目前C32S棉纱主流成交价已上升至28000元/吨左右,不过质量较差的棉纱出货不佳,这是由于下游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去选择较好的棉纱。本月棉纱价格以稳中坚挺走势为主,截止到9月26日,全棉纱KC32S报价为27700元,较月初上涨700元,JC40S为33260元,较月初上涨110元。
整体来看,目前纺织企业处境依旧困难,虽然开机率较前期有所提高,但仍处在微亏状态。与棉花、涤短及粘短的走势相比,纱线市场的表现要略为逊色,这主要是下游需求不足,订单方面还未出现实质性的好转。目前临近国庆长假前夕,市场交投气氛减弱,资金流出迹象明显,因此市场整体承压。
第三部分 郑棉后市将震荡整理夯实底部
目前基本面情况仍不甚理想,虽然高等级棉的稀缺使得现货价格有所走高,部分棉区价格达到21000-21500的范围,但这仅局限于高等级棉市场,低等级棉的订单则仍处于低位。在国内外纺织品消费形势不佳的背景下,纺织企业入场接货意愿不足,后期随着新棉的大量上市,棉价将面临着较强的下行压力。从盘面来看,目前郑棉疲态尽显,自9月上旬反弹至22245高点后,期价不断下调,在跌破21000重要关口后,以20320的价格创下了本轮跌势的新低。不过由于19800元/吨的收储价将为市场提供了较强的心理支撑,因此郑棉后市下跌空间将较为有限。目前均线系统成空头排列,对期价构成了明显的压制,日K线已下破布林通道下轨。预计下月郑棉将在20000一线附近震荡整理以夯实底部,待年底迎来棉花需求旺季后,有望再度重启升势,操作上建议空单谨慎持有。